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泛化種與特化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泛化種(英語:generalist species)是能夠在各種環境條件下正常成長,且能夠利用各種不同資源的物種(例如食物種類多樣化的異養生物)。特化種(英語:specialist species)是只能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正常成長或營養攝取來源單一的物種。但是,大多數生物都不完全屬於其中一組。有些物種是高度特化的(最極端的情況是單食性,即只攝取一種特定類型的食物),有些則不那麼特化,有些可以忍受許多不同的環境。換言之,高度特化到高度泛化的物種之間是連續變化的區間。
描述

雜食性動物通常是泛化種,而植食性動物通常是特化種,但其中吃多種不同植物者可能被認為是泛化種。單食性的考拉就是一種著名的特化種,牠們幾乎完全以桉樹葉為生。浣熊是泛化種,其自然分布範圍包括北美和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區,而且是雜食性的,吃莓果、蝴蝶等昆蟲、雞蛋和各種小動物。
泛化種和特化種之間的區別不僅限於動物。例如,一些植物需要嚴格的溫度、土壤條件和降水才能生存,而另一些植物則可以耐受更廣泛的條件。仙人掌可以說是一個特化種。其在高緯度維度無法過冬,水分過多也會死亡。
當體重一定時,食蟲動物和食果動物等特化種的活動範圍比食物來源較少的一些食葉動物等動物特化種的活動範圍更大,這是因為他們需要更大的覓食區域。[1]Tim Clutton-Brock的研提供了一個案例,他發現黑白疣猴(一種食葉動物)只需要15公頃的棲息地,而更特化的紅疣猴需要70公頃的棲息地來尋找枝椏、花和果實。[2]
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泛化種往往能夠適應,而特化種更容易成為滅絕的犧牲品。[3]例如,如果一種魚類滅絕,寄生其中的任何特化種寄生蟲也將面臨滅絕。另一方面,生態位高度特化的物種更高效地與其他生物競爭。例如,一條魚和它的寄生蟲處於進化軍備競賽中,這是共同進化的一種形式,其中魚不斷發展對寄生蟲的防禦,而寄生蟲反過來進化出適應特定防禦能力它的宿主。如果條件保持相對穩定,這往往會推動更特化的物種的形成。這涉及隨着新物種的形成和生物多樣性的增加而進行的生態位分化。
特化種的一個好處是具有更明確的生態位,因而減少了來自其他物種的競爭。而泛化種天生不能從某一個生態位中獲得儘可能多的資源,而是要從許多地方尋找資源。因為與之競爭的其他物種也可能是泛化種,物種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從而減少了生態系統中所有泛化種的資源量。[4]與泛化種相比,特化種食草動物在形體上可能存在差異,使之能夠更有效地捕食某種獵物,或者食用泛化種不太耐受的植物。[5]
Remove ads
概括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