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洪特規則

漢德法則、漢德公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洪特規則(英語:Hund's rules,又譯洪特規則杭頓規則罕德定則)是原子物理學中關於L-S耦合電子排佈的能階順序的一個規則。

1925年,德國物理學家弗里德里希·洪德提出該規則關於總自旋量子數、總方位角量子數的前兩條。1927年又加上了關於總角動量量子數的一條,將其擴成三條。(中學課本出現的洪特規則多為下面的第1條洪德規則,又叫洪德最大多重度規則。)

他指出:

  1. 對於一組原子態,自旋多重度最大,能量最低。亦可表述為最大的態能量最低
  2. 相同時,最大的態能量最低
  3. a) 一個光譜項的光譜支項中,如果最外亞層電子數小於/等於最外亞層的「最大」電子數的一半, 最小的光譜支項能量最低,可命名為正常次序;b) 如果最外亞層電子數大於最外亞層的「最大」電子數的一半,最大的光譜支項能量最低,可命名為倒轉次序。

不過,洪特規則對有些原子的低激發態能階次序並不適用!例如,實驗表明氦原子的P能階的三重態為倒轉次序,其光譜項和光譜支項記為He(1s12p1): 3P{3P0, 3P1, 3P2}。[1]然而,He(1s12p1)的最外亞層(2px)電子數()為1,最外亞層(2px)的最大電子數()為6,1(0.5×6),與第3b條規則矛盾!這些特例出現的原因是L-S耦合模型在這幾個原子身上不再適用。[2]

值得注意的是,洪特規則只能被用來找到能量最低的那一個光譜項,不能被用來給此外的原子能階們比大小。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