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浦江郊野公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浦江郊野公園是上海市首批五個試點建設的郊野公園之一,位於閔行區浦江鎮,規劃面積15.3平方公里,其中實際建設的一期面積約5.82平方公里。浦江郊野公園是上海各郊野公園中離中心城區最近的一個。
規劃歷史

上海郊野公園的正式規劃始於2004年制定的《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該文提出到2007年劃定四個郊野公園及一個自然保護區[1]。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學院2007年的一份學位論文將上述設想進一步細化為包括閔行浦江郊野公園在內的「一環」「兩帶」「多島」共27個郊野公園、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組成的綠地生態網絡體系[2]。2012年,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編制的《上海市郊野公園概念規劃》中,閔行浦江郊野公園是5個近期建設試點公園之一,公園主題確定為「浦江綠心,林中漫步」[3]。2013年初的規劃中,浦江郊野公園的範圍為沈杜公路以南、鹽鐵塘以北、浦星公路以西、黃浦江以東的大致矩形區域,與西南側的十字水域空間「生態之角」[註 1]相呼應[4]。到2013年中,確定的公園總體規劃範圍進一步向東、向南擴展,沿江區域南至大治河,申嘉湖高速至魯建路間向東擴展至三魯公路(地鐵浦江線),北界至昌林路,規劃面積達到15.3平方公里[5]。2015年的設計中,公園一期範圍為7.06平方公里,申嘉湖高速以南的大部分區域未能納入一期用地紅線,僅餘沿江狹長地帶和浦錦南路以東、聯躍路—閔瑞路以北的兩塊區域[6]。實際建設中,公園東界又退回浦星公路,名義面積為5.82平方公里[註 2]。
Remove ads
公園設計
2013年完整版的公園設計總體分為「一軸」「三區」,其中「一軸」指大致沿閔瑞路及現狀聯躍路布置的「百花河谷」,位於整個公園規劃範圍的中心,計劃中將成為優質景觀最為集中的地帶。「三區」指以浦業路[註 3]和申嘉湖高速為界的古鎮文化體驗區、林田觀光遊憩區、濱江生態休閒區[5]。2015年版的設計將一期公園分為五個分區,分別命名為「閒」「梵」「悅」「野」「隱」,大致保留濱江休閒區,原位於高速以南的森林遊憩功能北抬至一期範圍內,並提出設置特色秋景園區。地鐵站周邊的區域一部分改為「森林辦公區」,另有計劃結合上海戲劇學院校區建設「影視主題空間」[註 4][6]。
浦江郊野公園是上海首個秋景特色公園,公園的秋季景觀為綠化設計中的一大亮點。公園在保留部分常綠林區同時,設置由落葉樹種組成的秋林區以及秋季結果的經濟作物組成的秋收區,結合河道和人工湖組成大規模秋景林,具體樹種包括榆樹、樟木、水杉、木蘭等[7]。奇蹟花園則在春季種植由43個品種的各色鬱金香組成的2萬平米「奇蹟花毯」,吸引遊客[8]。濱江岸線路段在原有防汛牆基礎上鋪設透水混凝土和裝飾性牆面,以在不改變整體防汛設計的情況下美化外觀[9]。吳涇鐵路輪渡浦東側棧橋遺址位於公園的濱江岸線上,公園建設時部分保留,周邊種植一批花卉作為裝飾[10]。
公園原設計中還有杜行村改造、禪寺廣場(現狀長壽禪寺向西擴展)、百花福地、郊野會展中心等景點[11],但均未納入一期範圍。
Remove ads
實際建設
目前公園實際建成的範圍小於原定一期範圍,且被道路分隔成多個不相通的部分,分別命名為活力森林區、奇蹟花園區、柳鷺田園區、森林遊憩區、濱江漫步區,佔地面積5.82平方公里,於2017年7月29日試運營[12]。2021年3月28日,位於奇蹟花園區入口處的閔行城市書房浦江郊野館對外開放[13]。
浦星公路東側另有獨立命名的浦江森林公園,位置與2013版浦江郊野公園規劃平面圖中的23號景點「森林公園」相同,目前不使用「浦江郊野公園」名稱。
運營情況
據上海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提供的數據,浦江郊野公園節假日期間日均客流量約6700人次左右(2019年五一假期),日最大客流為8.6萬人次(2021年4月4日),是上海建成的各郊野公園中最高者,其中最熱門的片區是位於公園東側的奇蹟花園區和活力森林區。遊客評價方面,浦江郊野公園生態和景觀評價較好,但餐飲設施較少;公園的公共交通較為便利,自駕車停車問題比較突出。公園主要遊客群體為已婚25~34歲男性,通常帶孩子遊玩[14]。公園每年舉辦春秋花展、攝影大賽等活動,還曾作為上海旅遊節分會場,2019年又成功申請為國家4A級景區;但管理方也承認公園仍有服務設施不足等問題[15]。另外,穿過公園範圍的道路中有多條高等級道路,路幅寬、交通流量大,破壞了公園的完整性,對公園有一定負面影響[11]。
交通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