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溫體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溫體仁(1574年1月1日—1638年8月11日),字長卿,號員嶠園嶠浙江烏程縣(今湖州市南潯輯里村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崇禎年間擔任內閣首輔。崇禎朝閣員五十人,唯溫體仁最久。崇禎十年免職。卒謚文忠

快速預覽 溫體仁, 籍貫 ...

生平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溫體仁中式丁酉科浙江鄉試第五名舉人,時年二十四,補博士弟子員。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聯捷戊戌科進士[1],工部觀政,選庶吉士,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授翰林院編修,二十九年任會試同考官,三十一年起居注,三十六年養病。四十年升國子監司業,四十一年升右諭德,管誥敕撰文,四十三年升右庶子。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啟二年(1622年)起升禮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天啓四年父親去世丁憂。天啟七年(1627年)起升南京禮部尚書崇禎元年(1628年)改任北京禮部尚書三年(1630年)進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崇禎五年(1632年)加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進武英殿。史載「體仁輔政數年,念朝士多與為怨,不敢恣肆,用廉謹自結於上,苞苴不入門。」

溫體仁與禮部侍郎周延儒兩人在崇禎帝朱由檢即位之初選擇閣輔時,以錢謙益收賄名義打擊錢謙益,並且全力打擊錢謙益同黨,而被不愛黨爭的朱由檢信任,崇禎元年(1628年)便與周延儒入閣並出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而後來溫體仁又排擠周延儒,並出任閣輔。

溫體仁善於利用朱由檢的個性而當政八年,並得到朱的恩禮優渥,而且也以為溫體仁是個不組黨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離職,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職),引發朝臣的不滿與批評;崇禎十年(1637年)劉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溫體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後司禮監太監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稱溫體仁自有黨羽,朱大驚說「體仁有黨」,最後免除溫體仁的閣輔之職[2]崇禎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溫體仁正在吃飯。忽有太監傳旨,令削去溫體仁官職。崇禎十一年(1638年)溫體仁病故烏程家中。《明史》有傳。[3]

Remove ads

身後

溫體仁死後,明思宗贈為太傅文忠福王朱由崧即位於南京後便削其諡號,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又恢復了溫體仁的諡號[4][5]

家族

曾祖溫瀚,號西川,生四子,長子溫應祿,嘉靖癸丑探花及第。祖父溫應初,號北渠。父溫子佐,字允賢,號新宇[6]。母沈氏,封淑人。兄居仁、守仁、秉仁。弟德仁、育仁、懋仁、養仁、依仁。

元配嚴氏,累封淑人,贈一品夫人,崇禎五年(1632年)卒,享年五十五歲,生二子四女。二子:溫儼、溫侃。側室郁氏,生一子溫佶。孫溫暠、溫炅。

評價

御史吳履中曾總結亡的教訓說:「溫體仁托嚴正之義,行媚嫉之私,使朝廷不得任人以治事,釀成禍源,體仁之罪也。」[7]溫體仁為政嚴苛,人皆稱「溫體仁全師江陵(張居正)之術而加甚焉」。

溫體仁與王應熊吳宗達等人被譏爲:「內閣翻成妓館,烏龜[註 1]、王八[註 2]、篾片[註 3],總是遭瘟[註 4]。」[8]

溫體仁主政期間,只有少部分的清流敢出來告溫體仁,但下場都非常淒慘,如太學生鄔曼就曾告發溫體仁結黨,但下場卻是被溫體仁投入牢獄中,不知所終。

明史》將溫體仁列入奸臣傳,評價曰:「流寇躪畿輔,擾中原,邊警雜沓,民生日困,未嘗建一策,惟日與善類為仇」。

王夫之《讀通鑑論》評論董仲舒時提到:「溫體仁行保薦以亂之,重武科以亢之,楊嗣昌設社塾以淆之,於是乎士氣偷,姦民逞,而生民之禍遂極。」

王世德《崇禎遺錄》評價曰:「上初即位,事事寬大。自溫體仁入閣,票擬務從深刻,由此遂失人心。論者謂亡國之禍體仁釀之,良然。」

陳盟雪《崇禎內閣行略》評價曰:「體仁初佻達,任率在官職,嘗納娼為妾,後稍稍簡約,忽以競,卒進忿爭,受上知遇,當軸者八年。崇禎朝,閣臣久在,未有如體仁者,小心謹毖,兢兢自持,既與門戶不協,躭躭伺隙,遂絕私交,謝情面,一惟迎合上旨,以是上益推重之。」

Remove ads

墓葬

光緒《烏程縣誌》記有「明大學士溫體仁墓在毗山下」,現有「明大學士溫體仁墓遺址」石碑。

備註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