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溫躍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溫躍層(英語:thermocline),又譯溫度躍層、斜溫層、溫度突變層等,是指在海洋或湖沼等大型水體內部,水溫在沿垂線方向急劇變化的水層。

簡介
海洋分層中,溫躍層是分佈在混合層之下。[1]
隨着季節、緯度以及大風引起的湍流混合的變化,溫躍層在水體中可能是半永久性的現象,也可能是暫時性地對晝夜間水體表面的輻射熱/冷現象作出的反應。
溫躍層溫度及厚度的影響因素包括季節性氣候變化、緯度及地區環境狀況(如潮汐及海流等)等。
隨季節而變的溫躍層稱之為季節性溫躍層 (英語:seasonal thermocline)。永久(恆定)溫躍層(英語:permanent thermocline)則是在季節性溫躍層下,深度約1500至2000公尺。[1]
在緯度10o到40o地區,混合層鹽度會比溫躍層高,主要是強烈蒸發所致。而高緯度地區,因降雨以及融冰影響,混合層鹽度會比溫躍層低。在某些熱帶地區(例如西太平洋暖池),當地降雨會造成薄且鹽度少的混合層。[1]
影響
由於水體中的音速根據溫度不同會大幅改變,所以溫躍層的變化可大幅左右潛艇的聲吶性能。因此水下作戰大國不單是發展武裝潛艇技術,其學術與氣象專業能力也是很重要的,需要配備如無瑕號研究船之類的船隻,還順便進行海洋探索。[2]
參考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