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國平
文革时期上海造反派,「工总司」常委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國平(1946年—2013年4月18日),中國上海人。1966年,潘國平參與了上海造反派組織「工總司」的成立並任常委,參與了安亭事件、《解放日報》事件、一月風暴等上海文革重要事件,曾任上海市總工會常委。文革後被捕入獄。
生平
1946年,潘國平生於上海的一個工人家庭,父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開過戲院。1962年,潘國平初中畢業後應徵入伍,1964年10月因傷復員,被分配到上海玻璃機械廠(位於上海市楊浦區內江路200號,現改造為運動場館[1])做模具木工。潘國平喜愛畫畫、話劇和評彈,曾參加滬東工人文化宮的評彈演出。進廠不久被借調廠工會,負責發戲票和出黑板報。
1965年,四清運動爆發,運動工作隊入駐上海玻璃機械廠,1966年初,潘國平因對工作隊領導提意見,認為工作隊不符合《二十三條》而被列為四清運動重點對象。潘國平後來回憶稱「當時廠里的幹部,從黨委書記、廠長到科長、車間主任全部成了『四清下台幹部』,被工作隊批判審查,還有幾個人被迫自殺。」[2]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6月,潘國平響應聶元梓被人民日報轉載的《宋碩、陸平、彭珮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貼出了反對四清工作隊、支持工廠原領導的大字報《工作隊包庇牛鬼蛇神過關》。導致潘國平第二天就被工作隊批判為「大毒草」、「把矛頭指向工作隊,就是指向黨的領導」,潘國平母親的個人私隱也被工作隊作為攻擊潘國平的素材拋出。潘國平本想在廠黨委的支持下報考上海戲劇學院,在工作隊的反對下,工廠指責潘國平報考是因為想當演員,「看不起工人階級」而拒絕出具報考必須的所在單位介紹信[2]。
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接見紅衛兵引發全國紅衛兵大串聯。同月,潘國平在街頭辯論會結識了前往上海串聯的北京紅衛兵,並在8月28日綜合從北京紅衛兵處得到的信息發表大字報《揭市委「十條」內幕》,8月31日和北京紅衛兵一起參加了衝擊上海市委辦公大樓的「8•31」事件,隨後在北京一零一中學紅衛兵的幫助下前往北京告狀,潘國平回到上海後在廠內成立了造反派組織「毛澤東思想戰鬥隊」。11月6日,潘國平參加北京造反派組織「首都三司」召開的「了解上海工礦企業文化革命情況座談會」,王洪文在內的上海十幾個工廠代表出席,會上決定成立上海工人造反派組織「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潘國平被推選為「工總司」成立大會執行主席,並在工總司成立後當選常委。潘國平由此在文革中被稱為「潘司令」[2]。11月10日,安亭事件爆發,潘國平前往北京,作為「工總司」代表與張春橋談判,最終張春橋簽字同意了承認工總司合法性、反對上海市委的五條要求[3]。文革後潘國平曾在採訪中分析:「安亭事件確定了張春橋與我的關係。一些紅衛兵後來對我說,張春橋像佛一樣敬我,像賊一樣防我。『敬』我是因為我在安亭事件中逼他下注,結果使他大贏了一把。防我是因為我不大聽話。」[4]
造反派回到上海後不久,《解放日報》事件爆發,在王洪文的示意下,潘國平代表工總司前往解放日報社提議「紅革會」撤出報社,隨後請時任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王一平前往報社談判。但潘國平在回家時被圍觀者認出,因此被「圍攻了一整晚,直到凌晨3點才被工總司黃浦區聯絡站搶出。」
1967年,上海掀起了奪市委權的一月風暴,1月6日,上海造反派決定召開「徹底打倒以陳丕顯、曹荻秋為首的上海市委大會」,原定由潘國平主持大會,但由於潘國平「躲在一處睡覺,睡過頭了」,工總司范佐棟在王洪文的建議下成為會議主持人。潘國平在文革後解釋「自己當時是存心這樣的」,說他「曾經從紅衛兵處聽說,王洪文等在背後說他喜歡拋頭露面出風頭,所以就設法避開了」。2月5日,上海人民公社成立。潘國平擔任成立大會執行主席[3]。
1967年開始,潘國平逐漸淡出工總司權力核心[5]。潘國平工作散漫,根據黃金海的回憶,潘國平曾「在復興中路他召開各區會議,結果不掌握會議,會開到一半跑到樓上,睡在床上。還有一次會議開了一半,見到人家區里開來的兩用車,就開車跑了。小潘在遊行時,幾十萬人的隊伍,可以扔下不管,自己跑了,不知幹什麼去了。」潘國平還多次以談戀愛為名猥褻、姦污女性,受害者包括工總司總部辦公大樓的工人,文攻武衛期間,潘國平與市文攻武衛指揮部關押在工總司辦公大樓的審查對象「不知怎的搭上,幾次在關押的小房間內苟合。」最終導致市文攻武衛指揮部向王洪文告狀,潘國平在與廖祖康談話中承認了作風問題。同時,潘國平與王洪文的分歧不斷加深。他曾經試圖拉攏反王洪文派系但是失敗,1968年8月,他整理了王洪文的材料請北京紅衛兵轉交王大賓,希望通過王大賓傳遞到中央文革小組,但最終不了了之[3]。
1968年10月,上海革委會決定潘國平回廠勞動。12月11日,潘國平第一次被工總司總部正式審查,審查由葉昌明負責,以「玩弄女性問題」為主。第一次審查於1969年2月11日結束,潘國平保留了工總司常委職務。1969年12月7日,潘國平因「經濟問題」、「男女關係問題」、「妄圖分裂上海工人隊伍」被第二次審查,第二次審查於1970年2月19日結束,審查結果指出潘國平因為倒賣而獲利近幾千元,決定讓潘國平經濟上退賠並下放勞動。[2]根據負責審查潘國平的葉昌明回憶,王洪文曾當面批判潘國平「判你十五年不算多的」,但「對潘的嚴重問題,因為所謂要考慮文革的因素,而把他給包庇下來了。」[6]
1971年,潘國平入選上海市革委會委員。1972年,「工總司」重組為「上海市工代會」。1973年4月,潘國平在上海第五屆工代會上由原先的常委降為普通委員。1974年9月,陳丕顯根據毛澤東的批示被解放並準備安排工作,潘國平作為「陳丕顯的老對手」被張春橋指名安排工作,任上海市總工會常委。1975年10月21日,潘國平由於「攻擊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同志」被隔離審查,根據《關於潘國平問題的摘要材料》的描述,潘國平「說江青是武則天」;同時把王洪文當作他的最大政敵,說王洪文「膽小、馴服,沒有能力,當副主席只是過渡,將來接班的是江青和張春橋」;張春橋在他的口中則是「有野心,會耍政治手腕,把我潘國平當一張王牌,去和王洪文抗衡」。在審查材料中,潘國平的政治、經濟觀點也被提及,他主張「還政於民,縮小打擊面,減少政治犯,做到讓人民有言論、行動的自由,實行真正的民主」、「積極引進外國資本,不搞單方面援助」、「縮減軍隊,減少開支,增加工資,提高人民生活」。1975年12月31日,時任中共副主席的王洪文指示「讓小潘回家過年吧」,市總工會結束對潘國平的審查,決定撤銷潘國平常委職務,在工會系統通報其所犯錯誤並下放陳阿大所在的良工閥門廠勞動[2]。
Remove ads
1976年10月,懷仁堂事變爆發,潘國平給中央辦公廳電話報告上海市委的武裝暴動預謀,並表示自己「堅決支持中央對王張江姚採取的措施」,反對四人幫的立場讓他沒有被立馬逮捕。1977年9月,在鄧小平的指示下,潘國平被抓並判刑8年,關押在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出獄後在廣州因「企圖偷越香港」和投機倒把罪(炒郵票)又被關押一年,後再判6年[7]:320,1992年獲釋[8]。潘國平出獄後曾回憶被逮捕的緣由:「上海市委原來的一些老幹部,如王一平,韓哲一,和我的關係都還不錯。他們也知道我與四人幫關係究竟如何。蘇振華到上海市委當第一書記的時候,許世友也與他打了招呼,還叫田普來上海找我,那時中央工作組已經明確宣布不處理我了。粉碎四人幫之後的一兩個月,他們在上海的餘黨差不多全被抓了進去。而我是到一九七七年九月才被抓的,主要是鄧小平視察上海,彭衝向鄧匯報說對我不作處理,鄧小平說潘國平怎麼可以不處理?王洪文原來還是他手下的,後來我就被判了八年徒刑。」[4]
1996年,潘國平因女兒在美而申請移民紐約,曾居紐約市和巴爾的摩,從事古董交易[5]。一篇2003年的報道提到潘國平後來與香港商人楊子慧再婚,有一名10歲的繼子James[9]。2006年5月,潘國平出席在紐約市法拉盛舉辦的文革40周年國際研討會[10]。
Remove ads
家庭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