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愛西市

位於日本愛知縣西部的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愛西市
Remove ads

愛西市(日語:愛西市あいさいし Aisai shi */?)是位於日本愛知縣西部的城市。轄區主要位於木曾川下游左岸,全境皆為平原地形,俯瞰形狀呈C字形並包圍着東側的津島市,南半部則是接近海拔零公尺地區。分隔木曾川及其支流長良川木曾三川分流工程日語木曽三川分流工事即位於轄內,愛西市即以此工程區域為界與岐阜縣三重縣相鄰。

快速預覽 愛西市 愛西市, 日文轉寫 ...
Remove ads

人口

Thumb
愛西市人口分布圖
愛西市與日本全國年齡別人口分布比較圖
(2005年資料)
愛西市的年齡、男女別人口分布圖
(2005年資料)
紫色是愛西市
綠色是全國
藍色是男性
紅色是女性
愛西市人口變化
1970年 48,104人
1975年 57,537人
1980年 61,337人
1985年 62,983人
1990年 63,143人
1995年 64,216人
2000年 65,597人
2005年 65,556人
2010年 64,978人
2015年 63,088人
2020年 60,829人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中心日語統計センター提供之人口普查數據

歷史

Thumb
尾張名所圖繪中的佐屋驛渡口、佐屋路・佐屋宿

現在的愛西市轄區過去在令制國時代分屬於尾張國海東郡海西郡,在15世紀至16世紀當地豪族曾先後在此建立赤目城日語赤目城早尾東城日語早尾東城,16世紀初織田信定在位於現在愛西市東北部的勝幡町地區建立了勝幡城日語勝幡城並作為其主要據點,因此被認為織田信定之孫織田信長有可能出生於此;在織田信長崛起後,也曾在位於西南部的森川町地區建立古木江城日語古木江城作為與長島一向一揆對戰的據點,織田信長之弟織田信興戰死於此。在東南部的大野町地區也曾有織田信長之子織田信雄為了與德川家康對戰所建的大野城日語大野城 (尾張国海部郡)[2][3][4][5]

17世紀江戶時代後大部分區域都成為尾張藩的領地,僅小部分區域屬於尾張藩御附家老日語御附家老成瀨氏日語成瀬氏犬山藩和竹腰氏今尾藩日語今尾藩,此地由於位於尾張前往伊勢國佐屋街道日語佐屋街道上,逐漸發展為宿場佐屋宿日語佐屋宿;19世紀明治維新實施廢藩置縣後,這些區域分別改隸屬名古屋縣、今尾縣和犬山縣,但在1871年的第一次府縣整併後全數被併入名古屋縣,四個月後名古屋縣即被更名為愛知縣[6][7]

1889年日本實施町村制,現在的愛西市轄區在當時分屬佐依木村日語佐依木村八幡村日語八幡村 (愛知県海東郡)大井村千秋村日語千秋村 (愛知県海東郡)草場村日語草場村 (愛知県)川淵村日語川淵村勝幡村日語勝幡村諸古村日語諸古村藤浪村日語藤浪村開治村日語開治村八輪村日語八輪村六和村日語六ツ和村早尾村五會村日語五会村立和村日語立和村川治村日語川治村 (愛知県)市腋村日語市腋村東市江村日語東市江村共18個行政區劃,在1906年愛知縣進行町村整併時,這18個行政區劃被整併為位於東南部的永和村日語永和村市江村日語市江村佐屋村日語佐屋町,位於西南部的立田村日語立田村 (愛知県),位於西北部的八開村日語八開村,位於東北部的佐織村日語佐織町,共六個行政區劃。

其中位於東北部的佐織村先是在1939年升格為佐織町日語佐織町,接着位於東南部的佐屋村在1955年與市江村的部分區域整併為佐屋町日語佐屋町,又接着在併入原屬永和村的部地區;至此此區域被整併為四個行政區劃。

2000年日本政府開始推動平成大合併,位於海部郡西部的這四個行政區劃即於2005年整併為愛西市,而「愛西」之名即為「愛知縣西部」的意思。

Remove ads

變遷表

更多資訊 1889年10月1日, 1889年 - 1944年 ...

行政

歷任市長

歷任市長
更多資訊 屆, 任 ...

交通

名古屋鐵道尾西線以南北向貫穿轄區,可經由南側彌富市彌富車站換成關西本線,或是在津島市津島車站換成津島線前往名古屋市區,關西本線及津島線也分別自轄區的東南部和東北部以東西向通過。

高速公路東名阪自動車道則是從轄區南側通過,並在與彌富市交界處設有彌富交流道日語弥富インターチェンジ,南北向的公路則是以國道155號日語国道155号為主。

市內的客運路線由市營的愛西市巡迴巴士日語愛西市巡回バス經營。[9]

鐵路

公路

高速公路

觀光資源

在西側木曾川長良川之間的河灘地上的東海廣場和船頭平河川公園,為日本最大的國營公園日語国営公園國營木曾三川公園日語国営木曽三川公園的一部分;過去在19世紀以前,長良川和木曾川原本已在此區域合流,19世紀末木曾三川分流工程日語木曽三川分流工事完成後,兩條河道被分開分別流入伊勢灣,但當時為讓來自兩條河川上游的船隻可以繼續在此往來,因此在船頭平河川公園內設有船頭平閘門日語船頭平閘門,同時配合兩條河川水位的差異設置了兩個水閘門,讓船隻可在其之間調整水位高度。此閘門設施現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目前雖然已無船隻需要在兩條河川之間往來的需求,但仍針對旅客提供觀光船讓旅客體驗船隻經由此閘門設施往來兩條河川的過程。[10][11][12]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