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太后

古代历史上君主或王侯的母亲称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太后,是親王國王之母的封號。最早在中國戰國時期就有王太后出現,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

東亞

中國

中國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王太后存在,如趙國趙威后秦國宣太后夏太后等等,都是王的母親,因而得稱王太后。

漢朝延續了戰國時期王母稱王太后的制度,後宮妃嬪若生子、且其子有封國,可在皇帝崩後出宮前往其子的封國,成為該國的王太后,又稱王國太后[1],如代太后薄姬、中山太后馮媛等等。漢武帝時,齊王劉閎之母王夫人深受寵愛。王夫人死後,武帝賜她為「齊王太后」[2]

晉朝開始,王母降稱王太妃,或稱王國太妃[3],如唐朝趙國太妃楊氏,而王太后一號在中國自漢朝以後,僅於部分君主只稱王的政權所使用,如五胡十六國前涼張重華登基以後,生母馬氏、嫡母嚴氏並尊為王太后,同時為有所區別,生母馬氏稱王太后、嫡母嚴氏稱太王太后

但晉朝後仍有一例外,劉裕篡位前被封宋王,其繼母蕭文壽即被封為宋太后。為晉朝以後王國太后之一特例。

日本

日本在推古天皇以前,使用「大王」、「大君」、「皇尊」等作為君主稱號,因此在推古天皇以前的諸天皇,嚴格而言是國王,而非皇帝。雖然日本書紀記載,開國天皇神武天皇皇后媛蹈鞴五十鈴媛命,在綏靖天皇登基後被尊為皇太后,是日本正史中最早的太后,但實際上而言,一直到推古天皇以前的太后,都是王太后,而非皇太后。

朝鮮半島

高麗時期,君主稱國王,其母稱王太后,如穆宗千秋王太后。自第25任君王忠烈王開始,由於高麗王朝成為元朝附屬國,使王母降稱王太妃李氏朝鮮在1894年從中國獨立時,重新將王太妃(王大妃)改稱王太后,而明憲太后洪氏是唯一使用過這稱銜的女性,1897年大韓帝國成立,洪氏就改稱皇太后

朝鮮半島王太后一覽

新羅
更多資訊 國王, 諡號 ...
高麗國
更多資訊 國王, 關係 ...
朝鮮國
更多資訊 封號, 生卒年 ...
Remove ads

越南

阮朝嘉隆二年(1803年),尚未稱帝的阮福映將母親國母王太妃阮氏環尊為王太后。嘉隆五年(1806年),阮福映稱帝,晉尊母親為皇太后。

其他地區

現時西方國家前任國王之王后稱為Queen dowager,翻譯為王太后。如王太后是現任君主之母,又被稱為太后(The Queen mother)。由於東亞鮮見太上女皇或太上女王,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女王的母親朱麗安娜女王退位後被中文媒體稱為王太后[5][6],實際上她使用Princess頭銜,直譯為公主殿下或者女親王殿下。

如果君主的父親不曾是國王,那麼君主的母親就不是先王的遺孀,也就不能稱王太后,可能隨丈夫生前的封爵稱某爵夫人。如:

英格蘭的理查二世愛德華四世的父親不是國王,故他們各自的母親肯特的瓊安和塞西莉·內維爾分別仍隨夫爵稱威爾斯親王太妃和約克公爵夫人;同樣都鐸王朝亨利七世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雖被稱呼和自稱「國王的母親」,但官方身份仍隨亨利七世的生父及繼父的封爵稱里奇蒙和德比伯爵夫人;德意志公主維多利亞與英國肯特公爵愛德華王子結婚,獲得公爵夫人的頭銜,丈夫早逝未能繼承英國王位,女兒維多利亞登基後,她的頭銜亦未改變。

奧地利皇位繼承人弗蘭茨·卡爾的妻子——巴伐利亞公主蘇菲勸說丈夫放棄繼承權,蘇菲亦放棄成為奧地利皇后。兩人的長子繼承奧地利皇位後,是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依據弗蘭茨·卡爾奧地利大公頭銜,蘇菲被稱為大公夫人。

因故未能繼承西班牙王位胡安·德·波旁在1993年去世後,由西班牙王室追尊為胡安三世(Juan III),但他仍在世的妻子、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母親瑪利亞·瑪塞迪斯公主的頭銜未有改變,仍隨夫爵稱巴塞隆拿伯爵夫人。

泰國宋卡親王瑪希敦·阿杜德之妻詩納卡琳雖然生前其子國王拉瑪八世拉瑪九世相繼登基,也因丈夫不是國王而不稱太后。

另外,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妻子克萊沃的安娜雖然活到了丈夫死後,但並未曾被丈夫加冕為王后,且在丈夫生前婚姻已被作廢,故不被視為王太后。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