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恩哥
中国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恩哥(1957年1月24日—),男,籍貫上海,生於遼寧瀋陽,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遼寧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1985年在該校獲碩士學位,1990年在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就任北京大學副校長,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就任北大常務副校長,2013年3月22日至2015年2月15日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因設立燕京學堂飽受爭議。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屬於首批百人計劃人員,並且是千人計劃的創始人之一。
生平
王恩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是紡織廠工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不久由上海到遼寧工作。[1]他的母親是遼寧大學的俄語教師。王恩哥是家中的長子。[2]王恩哥9歲時,他的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至死。[1]王恩哥在文化大革命中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畢業後參加上山下鄉,到遼寧省遼中縣烏伯牛公社當知青。1977年12月,王恩哥參加了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次高考,被遼寧大學物理系錄取。據說,當時大隊的會計進城時沒看到榜上有王恩哥的名字,回村後鼓勵他來年再考,王恩哥不甘心,親自進城去看,發現自己被遼寧大學錄取,但名字被寫成了「王思哥」[3]。文化大革命雖然已經結束,但是這時王恩哥的父親仍未獲得平反,王恩哥的政審沒有通過,沒能入學。1978年春天,遼寧省政府決定為王恩哥的父親平反。王家此時提出唯一的一個要求是讓王恩哥以1977年的高考成績進入大學學習。1978年10月,王恩哥終於進入了遼寧大學物理系,這時同級的其他同學已經入校一個月。[2]
本科畢業後,王恩哥被保送攻讀遼寧大學物理系碩士。1985年,碩士畢業的王恩哥留校任教兩年,期間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交流學習。1987年9月,王恩哥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博士,導師是章立源。1990年7月,王恩哥獲博士學位,隨後受邀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1992年1月,王恩哥前往法國里爾大學表面與界面實驗室,成為Guy Allan的博士後。一年後,王恩哥來到美國休斯頓大學做博士後。[4][5]
Remove ads
1995年,正在美國休斯敦大學宇航外延生長中心(SVEC)工作的王恩哥接受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邀請,加入「百人計劃」,回國擔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王恩哥在物理所選了「711」的門牌號,以勉勵自己早上7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節假日也是如此。1999年,42歲的王恩哥成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所長。2006年,王恩哥在中共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一年。2007年,王恩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此時他剛剛50歲。[4][5]
2009年,王恩哥回到北京大學,擔任物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教授。2011年1月,王恩哥升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2012年6月,王恩哥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2013年3月22日,王恩哥接替退休的周其鳳,成為北京大學校長(副部長級)[6]。2015年2月15日,王恩哥不再擔任北京大學校長[7],轉往中國科學院任職。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時,王恩哥提出「小班課教學」概念,在北大全校試點推行教學改革。[8]
在北京大學校長任上,王恩哥於2014年5月4日宣布啟動燕京學堂項目,此舉飽受爭議,遭到北京大學教授高峰楓、蘇薇星、辛德勇等人公開撰文批評。2014年6月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靜園小組」發起的網上調查顯示,3082名受訪者中308人支持燕京學堂項目,1341人中立,1433人反對。校方宣稱燕京學堂是高端學術項目,但反對者認為這個一年制的碩士項目幾乎不可能培養出高端的學術人才。校方起初把燕京學堂學生宿舍選在靜園;靜園小組的調查中83人支持選址靜園,270人中立,2729人反對。燕京學堂不要求外籍學生學習中文、向學生提供高額獎學金、給以遠高於其他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這些做法都遭到了質疑。爭議聲中,北京大學最終決定放棄燕京學堂學生宿舍選址靜園,原定的五個招生方向減為三個,延長學習年限,將中文列為必修課。2014年7月的燕京學堂溝通會後,發生了「假校友事件」。北大未名BBS上ID為「dwww」的網友發帖攻擊北大教授辛德勇和會上發言的部分學生。「dwww」自稱「一個出差回京的北大校友」,但網友據其IP位址推測此人的主帳號是pkudavid,真實身份是中共北大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綜合室主任、校長王恩哥的秘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2011級博士研究生楊某,並非從外地出差到北京的校友。北京大學新聞發言人蔣朗朗表示此IP不是北大黨辦校辦的辦公地點,楊某並未發表過此文章。[9][10]
Remove ads
2015年3月,王恩哥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2017年12月卸任。
學術貢獻
王恩哥主要研究凝聚態物理,他在納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長動力學、受限條件下水的複雜形態等領域均有重要貢獻。主要研究成果有:利用摻雜調製純納米管結構及物性,並與學生合作首次成功製備管狀碳納米錐、碳氮聚合納米鍾和硼碳氮單壁納米管;與合作者發現並證實了表面原子運動新規律,發展、完善了原子尺度薄膜/納米結構生長動力學;與學生合作,預言並發現二氧化矽表面一種全新的二維鑲嵌冰[11]。截至2010年4月,王恩哥與合作者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了3篇論文,在自然(Nature)的子刊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了1篇,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表22篇,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6篇,納米快報(Nano Letters)3篇,應用物理學快報(Applied Physics Letters)40篇。[12]
Remove ads
- Y. Guo, Y.F. Zhang, X.Y. Bao, T.Z. Han, Z. Tang, L.X. Zhang, W.G. Zhu, E.G. Wang, Q. Niu, Z.Q. Qiu, J.F. Jia, Z.X Zhao, and Q.K. Xue, Science 306, 1915(2004), 「Superconductivity modulated by quantum size effects」
- G. Y. Zhang, X.D. Bai, X. Jiang, and E.G. Wang, Science 303, 766d(2004) 「Tubular Graphite Cones」 -Response.
- G. Y. Zhang, X. Jiang, and E.G. Wang, Science 300, 472(2003) 「Tubular Graphite Cones」
- Xiaolin Li, Guangyu Zhang, Xuedong Bai, Xiaoming Sun, Xinran Wang, Enge Wang and Hongjie Dai, Nature Nanotechnology 3, 538(2008). 「Highly conducting graphene sheets and Langmuir–Blodgett films」
Remove ads
家庭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