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約 (元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約(1252年—1333年3月1日),字彥博,號豫齋元代政治人物,官至集賢大學士、樞密副使、榮祿大夫,元授文定公、梁國公。生於元憲宗二年(1252年),卒於元惠宗至順四年二月十五日(1333年3月1日),享年八十二歲。祖父王通汴京人,末避亂遷真定河北正定)。曾為元仁宗儒師,官太子詹事,多所匡正。

元英宗在位時(1320年—1323年)曾想廢除征東行省,改設制度類似其他行省的三韓行省。這一提案被皇帝下發到中書省進行討論。大臣王約表示反對,說:「高麗距離京師四千里,土地貧瘠,人民貧困,風俗雜尚,並非中原可比;萬一改制無法推行下去,國力耗費在這上面不是國家的幸事,不如保留祖宗舊有的制度。」丞相贊同他的觀點,向皇帝上奏不實施設立三韓行省的提案。高麗人知道這件事後,將王約的畫像帶回高麗設祠供奉,說:「使國祚不致斷絕的是王公(王約)啊!」[1]

四庫全書》《御批續資治通鑑綱目》卷二十四:「君子觀王約告仁宗之言,可謂不負厥職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屢見於史冊者,謂非王約輔導於其始可乎。若王約者貽仁宗之哲命者也。」

羅振玉舊藏本《陽春白雪》中的散曲家「王大學士」即指王約,是現存兩套《仙呂·點絳唇》的作者[2]

Remove ads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178》,出自宋濂元史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