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汀娜·軒芝絲

女子网球运动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玛蒂娜·辛吉斯
Remove ads

軒芝絲(又譯希姬絲軒婕絲)(斯洛伐克語Martina Hingis,1980年9月30日),瑞士前職業網球運動員,單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五座大滿貫得主,國際網球名人堂成員。

快速預覽 國家/地區, 居住地 ...

軒芝絲在個人鼎盛時期的1997年至1999年裏,單打及雙打同時排名世界第一,更創下多項至今仍保持的「最年輕選手紀錄」:網球史上最年輕的大滿貫單打桂冠得主(16歲3個月,1997年澳網)、最年輕的單打世界第一寶座登頂者(16歲5個月,1997年3月31日)等。

軒芝絲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表現尤其出色:連續6年進入澳網女單決賽(1997~2002)、澳網女單及女雙均獲得3連冠(1997~1999),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及混合雙打均奪冠等;而且退役後的軒芝絲數度應邀擔任澳網女單決賽頒獎嘉賓。在二度復出後,於2015年再度獲得澳網混雙冠軍。

Remove ads

家庭和個人生活

軒芝絲的母親Melanie Molitorová(捷克人),父親Károly Hingis(斯洛伐克人)都是網球運動員,其中她的母親曾經是捷克斯洛伐克女子網球選手的第10名。由於父母都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網球皇后娜華蒂露娃的球迷,因此將女兒取了同樣的名字(瑪蒂娜)。

在軒芝絲幼年的時候,父母離婚,之後她隨着母親到摩拉維亞住過一段時期,後來兩人又遷居至瑞士

軒芝絲從二歲起就開始學習網球,並在四歲的時候參加了首次比賽。

網球生涯

早年(1993–1996)

Thumb
瑪蒂娜·軒芝絲與雙打拍檔哥妮高娃

1993年,12歲的軒芝絲奪得了法網少年組女子單打冠軍,創造了最年輕的大滿貫冠軍選手紀錄。

1994年,她再次奪得法網少年組冠軍,首次奪得溫布頓少年組冠軍,並成為少年組選手的世界排名第一。當年10月,剛度過14歲生日的軒芝絲開始了正式職業生涯。

1995年,她在澳網比賽中上擊敗對手,進入第二圈,這使她成為大滿貫賽事上取得單場比賽勝利的最年輕選手。

被暱稱為「瑞士公主」的軒芝絲以其迷人的氣質和出色的戰績贏得了大批球迷。與他的眾多對手相比,軒芝絲在力量上並無優勢,但是她以流暢的步伐、精確的底線抽球、上網技術和出色的判斷能力彌補了自己的不足。軒芝絲青春活潑的形象在一時間傾倒了大眾。她曾經兩次被著名雜誌《男人幫》(FHM)評選為最性感的100名女性,另外她與在90年代末期和2000年代早期的雙打合作夥伴哥妮高娃也是極具魅力的網球選手。

1996年,15歲零九個月的軒芝絲與海倫娜·蘇科娃奪得了溫布頓女子雙打冠軍,從而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溫布頓冠軍得主。同年,她也在德國菲爾德施塔特大獎賽上獲得生涯首個WTA級單打冠軍。在美網比賽中,軒芝絲進入到單打比賽的準決賽,之後又在當年的WTA年終賽中輸給了德國女網霸主施特菲·嘉芙而屈居亞軍。

世界第一和大滿貫輝煌(1997–2000)

1997年1月,16歲零三個月的軒芝絲在澳網單打比賽中奪得桂冠,她在決賽以直落兩盤6-2,擊敗了1995年的前冠軍法國名將瑪麗·皮雅絲,從而成為了20世紀最年輕的大滿貫單打冠軍。3月,她又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世界排名第一。同年7月,軒芝絲獲得溫布頓冠軍(決賽擊敗了好友捷克老將雅娜·露禾娜),成為繼洛蒂·多德(Lottie Dod,1887年奪冠)之後最年輕的冠軍女選手。當年年底,她在美網單打決賽中與另一位冉冉升起的網壇明日之星雲露絲·威廉絲對戰,結果軒芝絲打敗了後者,在一年中奪得三項大滿貫賽事冠軍。不過當年她唯一的遺憾是在法網決賽敗給伊娃·馬約利,從而失去了完成真正大滿貫的機會。該年她總共獲得三個大滿貫在內12個WTA巡迴賽單打冠軍(勝-負75-5),她亦實至名歸地奪得當年的WTA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進入1998年,軒芝絲的表現依然出色。她完成四大滿貫的全部雙打冠軍(澳網中與米里亞娜·盧契奇(Mirjana Lucic)合作,其他三項比賽則與露禾娜合作),成了女子雙打的真正大滿貫,並成為史上同時在單打和雙打中排名世界第一的三名選手之一。同年,軒芝絲也在澳網單打決賽中擊敗西班牙名將孔奇塔·馬天妮絲,蟬聯冠軍,但在美網單打決賽中輸給了當時未成氣候的美國選手林賽·戴雲寶。同年10月,戴雲寶終於從連續80周排名世界第一的軒芝絲手中奪得了世界第一的稱號。但在同年年底,軒芝絲又在WTA年終賽中擊敗了這位宿敵,並以WTA年終世界排名第二結束球季。

1999年,軒芝絲第三次獲得澳網單打冠軍,她在決賽擊敗法國球員阿梅莉·瑪莉絲莫(梅莉絲摩),但是由於軒芝絲在賽後公開說對手是女同性戀者和半個男人,引起長期以來的巨大爭議,後來對方在網壇多年沉浮辛酸,普遍公認的關鍵原因之一即是人們的各種流言蜚語導致其心理壓力巨大沉重。同年法網決賽中,軒芝絲再與老將嘉芙對戰。在第二盤中她曾有賽末發球局,離冠軍僅只三分之隔,但是最終以6-4, 5-7, 2-6的比分輸給了對手。在美網決賽中,軒芝絲仍然遺憾地輸給了未來的女網霸主沙蓮娜·威廉絲,讓她開啟生涯第一座大滿貫冠軍。在年底的WTA年終賽中再次輸給戴雲寶。當年,軒芝絲依然憑藉全年獲得連澳網在內共七項單打賽事冠軍和兩座大滿貫單打賽事亞軍,最終重奪WTA年終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0年,軒芝絲連續第四次打入澳網單打決賽,澳網三連冠卻被戴雲寶終止。儘管當年軒芝絲沒有獲得任何一項大滿貫賽事冠軍,但她依然獲得了九項WTA女單賽事(其中五項是一級賽)和WTA年終賽的冠軍,保持了WTA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Remove ads

因傷退役(2001–2003)

2001年,軒芝絲連續第五次打入澳網單打決賽,但是她卻以6-4, 6-3輸給了珍妮弗·卡佩雅蒂。同年較早時候,軒芝絲結束了與她母親的教練關係,但在法網比賽舉行前2個月又改變心意。10月,軒芝絲接受了右足踝關節外科手術。

傷後復出的軒芝絲在2002年仍奇蹟般地連續第六次打入澳網決賽,這次的對手依然是卡佩雅蒂。軒芝絲在第一盤4-0領先的大好形勢下,最終以4-6, 7-6, 6-2再次將冠軍拱手讓給了對手。同年5月,軒芝絲又對左腳的踝關節進行了一次手術。此後儘管她仍然參加比賽,但始終無法恢復到最佳狀態。她的私人醫生認為她仍然能夠比賽,並且許多輿論認為軒芝絲的悲劇是由於崇尚力量型選手的現代網球比賽造成的(軒芝絲的對手如戴雲寶、雲露絲·威廉絲、卡佩雅蒂,軒寧與克莉絲達絲……等)。

2003年,飽受踝關節傷痛折磨的軒芝絲在輸掉多場比賽之後宣布退役。截止到當時,她共獲得了40項單打冠軍和36個雙打冠軍。她總共保持了209周的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一。

Remove ads

重返網壇(2006–2007)

Thumb
瑪蒂娜·軒芝絲復出後參加2006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2005年2月,軒芝絲在泰國芭堤雅的一次網球比賽中復出,但是在第一圈就被淘汰。之後,她隨即宣布不會再嘗試返回網壇。

2005年7月,軒芝絲又參加了美國國內的世界團體網球賽(World Team Tennis)比賽,並進行單打、雙打和混雙等賽事。她為紐約體育時報隊創造了18-1的優異成績,幫助該隊奪得了最后冠軍,同時她個人也當選該項賽事的最有價值球員。在這個賽季,她戰勝過兩位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選手,並在7月7日戰勝了娜華蒂露娃。這些成績再次讓球迷燃起了希望。

2005年11月29日,軒芝絲宣佈將在2006年的SonyEricsson WTA賽事中全面復出。她說:

此後,軒芝絲在Mondial澳洲黃金海岸女子硬地賽中亮相。她在第一圈中輕鬆地擊敗了委內瑞拉選手瑪莉亞·本托-卡夫奇,此後又以6-3, 6-2擊敗了世界排名第35的捷克選手克拉拉·扎科帕洛娃。但在之後的比賽中,意大利選手弗拉維婭·彭內塔(當時是WTA世界排名23的選手)擊敗了疲勞的軒芝絲。軒芝絲又參加了悉尼國際網球賽,但在首場比賽中就輸給了前世界第一的軒寧(希蓮)。軒芝絲在重返網壇後,當時她的世界排名是第349名。

2006年澳洲網球公開賽中,軒芝絲表現出色,擊敗了多名對手,最終在八強中輸給了比利時名將克莉絲特絲(克里斯達絲),止步於八強階段。另一方面她與印度男網球手馬赫什·布帕蒂夥檔組合參加混雙賽事,最後擊敗多個對手而奪得復出後的首個錦標。

同年的,軒芝絲進入了其復出後的首個一級賽決賽(東京泛太平洋站),她在準決賽擊敗了新一代美少女瑪莉亞·舒拉寶娃 ,卻在決賽被另一位俄羅斯球員迪文泰娃(杰緬季耶娃)擊敗而無緣冠軍。

法網公開賽女單賽事中,軒芝絲亦進入了八強,無獨有偶,她亦在八強輸給了克莉絲特絲。

Thumb
瑪蒂娜·軒芝絲復出後在印度贏得個人復出後第二個WTA女單冠軍

軒芝絲的第500場女單勝仗在羅馬一級賽的泥地賽事的八強中取得,對手正是她今年全面復出後首位擊敗她的意大利選手Flavia Pennetta 。軒芝絲亦順利進入了該賽事的決賽,5月21日,軒芝絲在決賽以6-2, 7-5擊敗俄羅斯球員沙芬娜,奪得復出後首個WTA女單冠軍。

在北美硬地賽季中,軒芝絲亦進入了今年第三個一級賽決賽 - 蒙特利爾站的羅傑斯盃,決賽負於塞爾維亞球員伊雲奴域絲

9月24日,她在印度加爾各答贏得個人復出後第二個WTA女單冠軍,準決賽以6-1, 6-0橫掃東道主美少女球員美爾莎,決賽以6-0, 6-4力壓俄羅斯非種子球員波特喬科娃奪標。

軒芝絲全面復出後,擊敗過的世界排名前十球員包括舒拉寶娃、迪文泰娃、戴雲寶、雲露絲·威廉絲和古絲妮索娃(古絲妮蘇娃)

軒芝絲復出後憑着表現出色,在2006年10月23日公佈的WTA世界排名中,由2005年的沒有排名升上至年底最高的第7名(冠軍排名亦為第7名)。她亦因此取得了WTA年終賽參賽資格,她在年終賽黃組分組賽首場以比數2-6,7-6(7-5),1-6負於比利時球后軒寧(希蓮),第二場則以比數6-4,3-6,6-3擊敗俄羅斯對手柏度娃保持出線四強機會,卻在最後一場分組賽負於瑪莉絲莫,而未能出線最後四強。年終世界排名亦為第7名。

2007年澳洲網球公開賽中,軒芝絲最終在八強中輸給了比利時名將克莉絲特絲。在稍後舉行的東京泛太平洋一級賽中,軒芝絲擊敗衛冕冠軍俄羅斯球員迪文泰娃 ,並在決賽以6-4, 6-2擊敗塞爾維亞球員伊雲奴域絲奪得今年首個WTA單打冠軍。復出後的軒芝絲至今最高世界排名為現時的第六位。

2007年11月3日疑服可卡因軒芝絲掛拍[2]。前世界網球「一姐」、曾五奪大滿貫冠軍的瑞士網球明星軒芝絲,承認於今年的溫布頓網球賽未能通過可卡因測試,宣布退出球壇。

軒芝絲曾說日常生活其實更喜歡馬術,但她的網球天份仍讓她成為網壇明星,軒芝絲靠技巧與頭腦打球的本事有別於之後許多仰賴蠻力的選手。

2012年奧運會前,瑞士球手費達拿曾邀請軒芝絲合作出戰混雙項目,但被她婉拒,理由是感到自己的技術大不如前和不想連累前者出戰單打。[3]

Remove ads

再返網壇(2013–2017)

Thumb
2013年的軒芝絲

2013年的夏天,軒芝絲重返網壇,但她表示僅會角逐雙打賽事。

2014年邁阿密大師賽,軒芝絲與她的指導球員莉絲姬搭檔女雙,持外卡角逐后座,她們一路打落兩個種子組合,晉級了決賽,這是軒芝絲自2007年多哈女網賽後,再度挺進決賽,將要與大會第二種子韋斯寧娜瑪卡洛娃角逐生涯第38座WTA女雙冠軍。

201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軒芝絲與潘妮塔搭檔,一路過關斬將晉級美網決賽,最終獲得美網女雙亞軍,這是她個人重新復出後的代表作。在WTA年終總決賽女雙組合角逐名單,最終與潘妮塔名列第9名,無緣參加年終賽,但兩人在極少的參賽數量之下便能衝高到如此的排名,十分不易。

2014年軒芝絲的女雙年終排名達到世界第11名。

2015年澳洲網球公開賽,軒芝絲再奪混雙冠軍,在生涯表現最好的大滿貫賽事再添一筆紀錄;而女雙也抵達八強,雙打世界排名在結束賽事後來到第七位。

2015年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女雙她與印度美莎(Sania Mirza)以5:7、7:6(7:4)、7:5逆轉俄國第2種子瑪卡洛娃(Ekaterina Makarova)/維絲妮娜(Elena Vesnina)封后,並在混雙項目和42歲的印度老將佩斯(Leander Paes)奪冠。這讓34歲的軒芝絲繼2004年布蕾克(Cara Black)之後,榮膺11年來首位包辦溫布頓錦標賽女雙和混雙雙料冠軍的不老傳奇。

2015美國網球公開賽,軒芝絲及印度美莎(Sania Mirza)在美網女雙決賽以6比3、6比3戰勝跨國組合澳洲選手德拉奎爾與哈薩克選手茜薇多娃,繼溫網之後再奪冠軍。

2016澳洲網球公開賽,軒芝絲與美莎再以7:6(7:1)、6:3打敗捷克第7種子赫拉瓦科娃(Andrea Hlavackova)/哈爾德卡(Lucie Hradecka)並締造36連勝、連奪8冠的亮眼紀錄

2016里約奧運會雙打搭檔同胞迪美雅·芭辛絲姬,以兩個6-4不敵俄羅斯組合瑪卡洛娃(Ekaterina Makarova)/維絲妮娜(Elena Vesnina)以銀牌作收,並正式和美莎拆夥結束1年多的傳奇合拍。

2017年年初搭檔台灣網球女將詹詠然,這對搭檔在2017年幾乎是無堅不摧的,奪下含美網公開賽在內的七座冠軍與季末19連勝(終止於WTA巡迴賽錦標賽四強戰)。

2017年WTA年終賽開賽前,宣佈賽後退休。軒芝絲的女雙年終排名以世界第一作為總結。

Remove ads

大滿貫

女單冠軍(5)

更多資訊 年份, 比賽 ...

女單亞軍(7)

更多資訊 年份, 比賽 ...

戰績表

指引:
W  F  SF QF #R RR LQ (Q#) A P Z# PO SF-B F-S G NMS NH NQ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賽延期;Z#:台維斯盃/協會盃組別賽(#表示級別);PO:參與戴維斯盃/協會盃附加賽;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女子雙打

更多資訊 賽事, 2003–2006 ...

奪冠率 = 奪冠次數 / 參賽次數

混合雙打

更多資訊 賽事, 1998–1999 ...

奪冠率 = 奪冠次數 / 參賽次數

WTA巡迴賽

單打冠軍(43)

更多資訊 次數, 日期 ...

雙打冠軍(37)

  • 1995 (1) - 漢堡
  • 1996 (2) - 溫布頓、蘇黎世一級賽
  • 1997 (8) - 澳網、巴黎室內賽、萊比錫、美國希爾頓頭島一級賽、美國史丹福、聖迪亞哥、德國菲爾德斯塔特、蘇黎世一級賽
  • 1998 (9) - 澳網法網溫布頓美網、邁阿密一級賽、蒙特利爾一級賽、悉尼、東京泛太平洋一級賽、洛杉磯
  • 1999 (6) - 澳網、WTA年終賽、印第安韋爾斯一級賽、羅馬一級賽、英國依斯特本、邁阿密一級賽
  • 2000 (7) - 法網、東京泛太平洋一級賽、WTA年終賽、菲爾德斯塔特、蘇黎世一級賽、費城、蒙特利爾一級賽
  • 2001 (1) - 莫斯科
  • 2002 (2) - 澳網、漢堡
  • 2007 (1) - 多哈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