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東理工大學

中国上海市的公立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东理工大学
Remove ads

華東理工大學,簡稱華理,創建於195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覆蓋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哲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的一所中國重點大學。

快速預覽 華東理工大學, 校訓 ...

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學和震旦學院,由交通大學(上海)、震旦大學(上海)、大同大學(上海)、東吳大學(蘇州)、江南大學(無錫)等校化工系在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合併組建而成,1993年2月更為現名。現擁有徐匯、奉賢、金山科技園三大校區。[3]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華東化工學院初期(1952-1972)

1952年10月,華東軍政委員會決定成立華東化工學院,由交通大學(上海)、震旦大學(上海)、大同大學(上海)、東吳大學(蘇州)、江南大學(無錫)5所高校的化工系合併而成,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單科性化工院校——華東化工學院。校址暫設在上海市政法路195號原同濟大學理學院。華東化工學院建校籌備小組(後改稱建校委員會)隨之成立,並邀請了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的代表參加籌備小組。1952年10月25日,華東化工學院舉行了第一學期開學典禮。[4]

1953年3月開始興建梅隴校區,同年9月山東工學院化工系調整併入,1954年9月華南工學院無機物工學專業調整併入。1956年11月被定為全國首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學校之一,同月學校首次招收外國留學生。1958年9月首次招收工農預科。 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確定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高校。1965年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中國內地三線城市建設華東化工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4所重要大學分校,華東化工學院在四川自貢建設西南分院,簡稱「652」工程。1969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學校劃歸上海市領導。1972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生。

Remove ads

上海化工學院時期(1972-1980)

1972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決定,學校更名為上海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同時更名為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1973年1月,上海科技大學生物催化專業和上海財經學院部分教師調入上海化工學院。1977年12月恢復高考,學校再次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79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停辦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原校址改辦四川化工學院

華東化工學院後期(1980-1993)

1980年8月,教育部批准學校恢復華東化工學院原名。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設化學工程等5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985年11月,學校首次建立化學工程和工業化學博士後流動站。1988年10月,學校成為國家教委3所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之一。1989年2月,學校與部分重點工科大學發起成立「全國16所工科重點大學科技工作研討會」。1991年,學校獲批全國第一個生物化工博士點。

華東理工大學初期(1993-2016)

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1995年12月4日,國家教育委員會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簽約,決定共建共管華東理工大學。1996年6月,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同年,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併入華東理工大學,成立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後改建制為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1997年10月,國家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華東理工大學。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1年,學校首批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2003年,學校被批准為國家首批實施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2004年4月,學校開始建設奉賢新校區,佔地1544畝,計劃興建各類建築64萬平方米,已於2007年7月投入使用。2005年華東理工大學科技園建立。2006年學校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2008年4月,學校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評「優秀」。同年獲批建設「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石油化工關鍵技術」985創新平台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2009年成為全國60所「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院校。2012年,華東理工大學牽頭組建替代石油路線大型化工過程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參與組建了鹽湖資源化學與過程工程協同創新中心,獲青海省政府認定並立項建設。2014年學校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 參與浙江大學牽頭的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協同創新中心的組建;自主牽頭設立替代石油路線大型化工過程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後更名為煤基能源化工協同創新中心;並參與先進磷化工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聯盟的設立。同年,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成為大陸高校中首個通過ABET認證的專業,ABET認證有效期長達9年時間,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2015年12月,學校獲批全國第一個生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Remove ads

近期發展

2017年,華東理工大學的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名單。[5][6][7]。同年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宣布成立,中方主任由中科院院士田禾擔任,外方主任由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費林加教授擔任;聯合中心獲得上海市重大科技專項資助

2019年,入選教育部的前沿科學中心項目-材料生物學與動態化學。[8]。同年與法國化學工程師院校聯盟及雷恩國立高等化工學校合作創建華東理工大學國際卓越工程師學院。

2020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9]

2021年, 獲批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珠峰計劃」的2.0基地(2020年度第二批)- 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10]。 參加由華東師範大學領銜的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項「超限制造」項目。

2022年,華東理工大學的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再次進入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第二輪名單。同年再次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抗骨衰老的生物材料與技術。[11]

2023年,由華東理工大學牽頭組建的國家流程製造智能調控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流程製造國創中心」)獲科技部批覆。[12]參加由上海交大牽頭的上海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可再生合成燃料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項目。同時入選上海市第二批基礎特區項目-上海市碳中和基礎研究特區項目。[13]。同年學校獲批教育部「氫能綠色製造與利用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14]

Remove ads

歷任校長

更多資訊 姓名, 任期 ...

校區概況

Thumb
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正門

學校現有徐匯校區、奉賢校區和金山科技園區。

徐匯校區

Thumb
華東理工大學徐匯校區正門

位於上海市梅隴路130號(郵政編碼:200237)。目前為學校的主校區,佔地868.74畝,各類建築面積近41.3524萬平方米,其中教室5.6614萬平方米、實驗室11.8519萬平方米、學生宿舍21幢11.7131萬平方米,可容納學生15000人。

奉賢校區

位於上海市奉賢區海思路999號(郵政編碼:201424)。佔地1544.3畝,2007年9月正式啟用,已進駐一二年級及部分三年級本科學生。現完成工程31.1839萬平方米,擬建各類建築60餘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後將容納學生2萬人。

金山科技園區

位於上海市金山區學府路1000號(郵政編碼:201512)。佔地239.2畝,各類建築面積9.9890萬平方米,現發展成為國家大學科技園金山科技園。[15]

教學與科研

學科分布

學校學位授權點覆蓋了理、工、農、醫、經、管、文、法、藝術、哲學、教育等11個學科門類,38個一級學科。有72個本科專業(其中,中外合作辦學專業7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3][4]

院系設置

更多資訊 學院, 系 ...

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主要從事生物反應器工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國最早的抗生素製造工學專業(華東化工學院,1955)和生化工程專業(1980),1992年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個獲得生物化工博士點授予權的單位。實驗室在工業發酵過程技術、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技術、海洋生物技術、生物能源與生物煉製技術以及生物檢測與系統工程技術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次通過國家評估,成績良好。2016年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獲得優秀。

化學工程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也稱化學工程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於1987年批准建設,1991年建成並運行,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四個分室組成。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理工大學)的主體是1983年由國家教委和中國石化總公司批准成立的華東理工大學聯合化學反應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學反應工程,內容包括反應動力學、流體力學實驗與模擬、反應器/反應過程模型化、控制和優化、反應過程強化、材料的物理/化學加工等。

國家重點建設學科

  • 一級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

  • 二級學科

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工過程機械、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材料學(培育)

  • 上海市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生物工程(包括生物化工)、應用化學、材料學、發酵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環境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農藥學、社會學

世界一流學科 ( 2017 and 2022 )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化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特色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生物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製藥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科研經費

  • 科研經費逐年增加,2001年超過1億,2004年超過2億,2008年達到3.5億。

技術成果

  • 技術轉移與產學研合作方面特色鮮明,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加盟了「新一代煤(能源)化工」、「汽車輕量化」、「抗生素」 、「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氟化工」 等國家、地方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 學校有8個國家級研究基地、16個省部級研究基地、2個國際合作科研基地、51個校級研究所(中心)
  • 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全國6所首批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高校之一
  • 取得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粉煤加壓氣化技術、大型聚酯裝置成套技術、大型石化裝置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大型甲醇合成技術、水氯鎂石先進脫水工程技術、含氟芳香精細化學品及氟化試劑的先進制備技術、有機熒光功能材料、新型自控發酵罐、承壓設備及系統安全技術、石油焦化污水封閉分離成套技術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一批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推廣應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美國最大的煉油企業Valero公司進行的「石油焦氣化技術」實施許可,標誌着中國大型化工成套技術首次向美國等發達國家實施技術轉移,也是中國高校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海外技術許可費用項目。

知名校友

學界校友

政界校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