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皮卡德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皮卡德隕石坑(Picard)是月球正面位於危海西南部的一座年輕小月坑,形成於32億年-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其名稱取自十七世紀法國天文學家及大地測量學家讓·皮卡爾,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它是危海中最大的未掩沒隕坑,西側則是幾乎已完全填塞的耶基斯坑,西北偏北是略小的皮爾斯隕石坑,東面從北到南分佈着埃克特、柯蒂斯和格里夫斯三座小隕坑。另外,在東面和西北偏西方分別綿延着泰爾米埃山脊和奧佩爾山脊[2]。 皮卡德隕石坑的中心月面坐標為14.57°N 54.72°E, 直徑22.4公里[3],深度2320米[4]。
皮卡德隕坑外觀接近圓形,東西略長,西側稍向外鼓;坑壁邊緣清晰,外側坡寬闊,由於地震造成的底表塌陷,內側壁形成了一系列的梯田結構,坑底最深處位於邊緣以下2000米[5],中部有一座小山[6]。隕坑整體側壁高出周邊地形910米[7],內部容積約為300公里³[1]。在施羅特亮度表中,該隕坑壁的明暗等級為5½°。
該隕坑的形態特徵屬於"TRI 型"(以該類月坑的典型代表特里斯納凱爾隕石坑命名),曾記錄到在月食期間有溫度異常,主要是隕石坑地質齡較短,缺少足夠提供隔熱作用的表岩屑所致。
Remove ads
月球瞬變現象
皮卡德隕石坑曾被觀察到其表面模糊變暗的月球瞬變現象(TLP)。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皮卡德隕石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8]
以下隕石坑已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更名: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