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排灣 (香港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排灣(英語:Shek Pai Wan)位於香港島,屬於香港南區的一部份,原指香港仔一個現在已消失的海灣。

歷史

明朝,東莞南部及新安縣(包括瀝源及沙螺灣[1])出產的香木皆從陸路運到尖沙咀,再用舢舨運到石排灣,然後船運至外地[2]。
蘇格蘭商人德格拉斯.立畢(Douglas Lapraik)與英國人林蒙(John Lamont)於1855年在香港仔建船塢[3]。
演變
相傳清朝時,常有石礦工人運巨石至此灣岸邊,以待收貨的船來轉運往各地建屋宇,居民常見此灣有排排巨石,便稱此地為石排灣[4]。
石排灣一帶在明朝嘉靖年間(1522至 1567 年)為貯存莞香木之地,有大船定期駛經此處,將莞香運往廣州[5]。
「香港」原指英國人1841年港島南面登岸時的香港仔和石排灣一帶,事緣當年一名叫「阿群」的漁民,帶領赤柱上岸的英軍,到港島北部。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阿群以水上人蜑音回答「香港」。故此香港成為整個香港島的名字,意思有所擴大[6]。
此後,英國政府把港島、九龍和新界合稱「香港」[7]。
1967年,徙置事務署於香港仔半山區興建「石排灣徙置區」,其後因應公共房屋政策轉變於1973年改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並命名為石排灣邨,石排灣一名便逐漸縮窄範圍,轉變成香港仔半山區的地名。
Remove ads
著名地點
交通
- 香港仔水塘道
- 漁光道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