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舟八號
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第八次任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神舟八號(簡稱神八)是中國第八艘「神舟」號飛船,是一艘搭載了2個模擬人的無人飛船。神舟八號於2011年11月1日清晨05:58:10秒430毫秒(協調世界時10月31日21:58:10秒430毫秒)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八)發射升空。11月3日凌晨,神舟八號與於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對接,組成一座小型的「空間實驗室」。間隔12天後脫離天宮一號,與其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最後再次脫離天宮一號,返回艙返回地球。中國中央電視台對神八的發射以及與天宮一號的對接過程進行了全程直播。
Remove ads
概要
此次任務是神舟飛船首次使用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發射,長征二號F改進型較之前使用的基本型進行了全面升級。神舟八號較前幾艘神舟飛船改進幅度比較大,主要是在頂部設置了空間對接機構,取代神舟一號至六號的附加段和神舟七號的氣閘艙氣瓶與伴飛衛星。由於飛船和發射飛船的運載火箭均進行了較大技術改進,出於安全考慮,神舟八號為不載人飛行。其主要任務是完成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首次交會對接試驗,驗證自動交會對接技術、停靠技術、組合體控制與管理技術。並且考核飛船改進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
自本任務起,神舟飛船的設計試驗等已基本定型,其三艙外觀、結構及功能在後續的神舟飛船任務中大部分都將保持不變,開啟批量生產模式[2]。
任務
2005年底,神舟八號首次對接緩衝試驗在上海成功[3]。2011年9月24日,運載神舟八號的火箭抵達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0月26日,飛船被轉運至發射塔架[4]。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430毫秒,載有飛船的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30公里的近地軌道。[5]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先後進行了兩次自動對接工作。對接首先由地面人員操控神八經多次軌道修正接近天宮一號。當距離天宮50公里範圍時,神八和天宮進入雙方自主控制階段,互相靠近,最終達到對接。[6][7]
11月3日凌晨01:43(協調世界時11月2日17:43分),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首次對接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完整的太空對接技術的國家[8][9][7]。
11月14日19時28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組合體成功分離,神舟八號緩緩撤離至140米停泊點。20時00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神八與天宮一號的第二次對接成功。這次對接試驗成功,進一步考驗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和對接機構的功能與性能。[10]
神舟八號艙內儲有以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及德國霍恩海姆大學「SIMBOX」為主的擬微重力生物試驗盒。神舟八號是神舟系列第一艘基本定型的飛船[11]。 在神舟八號上,開展了中德合作空間生命科學實驗。該合作項目是在2008年中國和德國空間主管機構之間簽署的協議框架下實施的。實驗裝置SIMBOX由德方作為主承包商開發,中德雙方共17個生命科學實驗項目參加了合作。該合作頗為成功。
2011年11月17日19點32分30秒,神舟八號返回艙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主着陸場(42°20′35″N 111°16′15″E)平穩着陸,返回艙落地時呈水平狀態,神舟八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軼事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一位調度員楊彥波因為容貌「清秀帥氣」,在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直播期間走紅網絡,被網友親切稱為「神八哥」。後來楊彥波成為了調度團隊負責人,該團隊也在神舟十三號任務期間出現了另一位因「北京明白」而聞名的調度員高健。[12][13]
參閱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