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利伏尼亞公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利伏尼亞公國[1](波蘭語:Księstwo Inflantskie[2];拉丁語:Ducatus Ultradunensis; 拉脫維亞語:Pārdaugavas hercogiste)是一個存在於1561年至1621年,屬於立陶宛大公國——後屬於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封地。
利伏尼亞自利伏尼亞騎士團因維爾紐斯聯合和利伏尼亞聯邦在利伏尼亞戰爭解體而世俗化後,於1561年起屬於立陶宛大公國。利伏尼亞部分地區,構成了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公國,而現在的愛沙尼亞西南部和拉脫維亞東北部,包括現在的維澤梅和拉特加爾被割讓給立陶宛。
在1566年,根據利伏尼亞地主和立陶宛當局簽署的聯合條約,他被稱為利伏尼亞公國;揚·謝羅尼莫維遲·喬德基維遲變為公國第一位總督(1566年-1578年)。直到1569年,變為立陶宛大公國的一個省。在1569年盧布林聯合後,它變為波蘭王國王冠領地和大公國的共管國。
公國的部分地區在波蘭瑞典戰爭中被瑞典帝國征服,並在1629年他們的收穫在奧特馬克條約中被承認。聯邦保留文登省,重命名為因弗蘭提省,直到1772年被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俄羅斯帝國吞併。頭銜"利伏尼亞大公"被後來的俄羅斯沙皇使用。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參見
- 因弗蘭提省,1620年代至1772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