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一次廣州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一次廣州之戰,發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3月,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與英國東方遠征軍在廣州一帶發生的戰事。在這場戰鬥中清軍將領楊芳因指揮清軍使用馬桶對抗英軍艦炮,被時人所嘲諷。[3]
背景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道光皇帝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到廣東主持同英軍的談判事宜,1840年12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1841年1月7日,英軍因不滿談判的進展,出動海陸軍攻佔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炮台,發起攻擊。道光帝聞訊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湖南提督楊芳為參贊大臣,赴廣東主持軍務,並從各省調兵萬餘人赴粵,準備對英作戰。[4]
戰鬥序列
- 先驅號護衛艦
- 莫德斯特號護衛艦
- 風信子號全帆裝船
- 阿爾吉利亞號雙桅炮艇
- 椋鳥號雙桅縱帆船
- 赫柏號(Hebe)雙桅縱帆船
- 路易莎號雙桅快速帆船
- 馬達加斯加號木殼明輪炮艇
- 復仇女神號鐵殼明輪炮艇
過程
英方在獲悉清廷向廣東調兵遣將和對英宣戰的消息後,便先發制人。於1841年2月26日出動海陸軍,搶先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至廣州城下,佔據有利態勢。道光聞報大怒,下令將琦善革職拿辦,主帥奕山未抵達前,由參贊大臣楊芳暫領廣州軍務。[5]
3月5日,參贊大臣楊芳一行抵達廣州後開始布置防務,此前江西贛南鎮總兵長春所率二千兵已先行抵達廣州。楊芳將九百湘兵布防於珠江兩岸,令總兵段永福率兵一千屯駐東勝寺,扼守珠江前航道;總兵長春亦率一千人扼守鳳凰崗,控制珠江後航道。前、後航道已沉船下石、橫排木筏,使英軍艦無法前進。

次日,英軍攻佔二沙尾的中流砥柱炮台,艦泊於二沙尾、大黃滘附近水面,炮擊岸上清軍。在雙方炮擊過程中,楊芳發現英軍夷炮威力和命中率都強於清軍火炮,認為英軍有「邪術」,為「以邪壓邪」,乃令地方收集馬桶作「壓勝具」;又令製作草人置於木筏上,駛向英艦,以裝滿桐油、稻草、棉絮的木排後繼,欲乘退潮時火燒英艦。
3月13日,英軍沿江進攻。英軍艦發現了清軍在沿江木筏上堆放的馬桶,舉筒鏡測一段時間後,駛近,而守軍望見英軍旗幟後便紛紛逃跑,筏上無一人。英軍遂長驅直進,攻佔大黃滘崗上的綏定炮台。15日,英艦抵達鳳凰崗炮擊守軍,後被擊退。[6]
17日,英軍再次集中艦隻7艘、汽船3艘及舢板數十隻,在艦炮掩護下發動進攻,闖開攔河障礙,分三路進擊鳳凰崗炮台,得手後,進逼廣州城外。隨後,又相繼佔領沿江護城的西炮台、西固炮台、海珠炮台與東炮台,當日清軍損失大炮一百二十三門,二百多名官兵陣亡,而英軍無人死亡,六人受傷。次日,義律托行商伍紹榮調停通商,楊芳不顧清朝貿易禁令,當即同意照常貿易。[7]
Remove ads
結局
由於春季是廣州進行中外貿易的旺季,當時各國商船停泊在珠江口外,亟欲通商開市;同時英方在當地兵力不足,迫切需要增加軍力。楊芳則因奕山、隆文尚和各省所調軍隊尚未抵達,因此戰事一時無法擴大。20日,楊芳派余保純與義律在英船上達成休戰貿易協定後,英艦於21日陸續退出廣州,雙方衝突暫告一段落。[8][9]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