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三套人民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並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第三套人民幣的主要設計者是原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羅工柳以及美術家周令釗、陳若菊夫婦和侯一民、鄧澍夫婦5人。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對應面值的字樣。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後歷時38年。
特點
第三套人民幣中的紙幣貳角、貳圓的「貳」字都把「二」寫在左上角。所有漢字皆採用繁體字及舊字形。
發行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10年的建設,科學技術有一定的發展,具備設計和印製一套技術水平較高的新版人民幣的能力;1958年在市面上發現有多起1元假幣,提高印製水平有助減少造假;當時流通中3、5、10元人民幣都是蘇聯代印的,中蘇關係交惡後,為免於擾亂金融,有必要自己印製;加上第2套人民幣中的1角和5角券顏色區別不明顯,容易錯用,而10元券則過大,不便攜帶。因此,1959年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向國務院上報人民幣更換新版的請示。
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工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在印製工藝上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和風格[1]。
各種面值人民幣的發行時間
- 1962年4月20日:發行了1960版1角紙幣;
- 1964年4月15日:發行了2元及2角紙幣;
- 1966年1月10日:發行了10元及1962版1角紙幣;
- 1967年12月15日:發行了換色1962版1角紙幣;
- 1969年10月20日:發行了1元及5元紙幣;
- 1974年1月5日:發行了5角紙幣;
- 1980年4月5日:發行了1角、2角、5角和1元硬幣。
防偽特徵
- 採用平、凸、凹三方面印刷技術;
-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採用定向不定位五角星水印紙(可分成空心五角星、古錢五角星、國旗五角星三種);
- 10元採用天安門圖景固定水印紙。
第三套人民幣一覽表
Remove ads
Remove ads
- 1980年普制(未發行精製)
- 1981年普制
- 1981年精製
- 1982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3年普制
- 1983年精製
- 1984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5年普制
- 1985年精製
- 1986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0年普制(未發行精製)
- 1981年普制
- 1981年精製
- 1982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3年普制
- 1983年精製
- 1984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5年普制
- 1985年精製
- 1986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0年普制(未發行精製)
- 1981年普制
- 1981年精製
- 1982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3年普制
- 1983年精製
- 1984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5年普制
- 1985年精製
- 1986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0年普制(未發行精製)
- 1981年普制
- 1981年精製
- 1982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3年普制
- 1983年精製
- 1984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5年普制
- 1985年精製
- 1986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