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二次利比里亞內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利比里亞內戰
Remove ads

第二次利比里亞內戰是1999年至2003年發生在利比里亞境內的武裝衝突,而在此之前的1996年,該國才結束第一次內戰查爾斯·泰勒在第一次利比里亞內戰勝利後,於1997年上台為利比理亞總統。第一次內戰結束後,該國獲得了兩年的短暫和平。1999年,一個由幾內亞政府支持的反政府組織利比里亞和解與民主聯盟英語Liberians United for Reconciliation and Democracy(LURD)首先在比里亞北部進行了反泰勒武裝鬥爭。該組織很快的在北部對泰勒方面取得進展,並在2002年初開始逼近首都蒙羅維亞利比里亞民主運動(MODEL)是利比里亞第二個反政府武裝組織,並於2003年初在利比里亞南部開展反泰勒軍事行動,然後迅速攻佔了南部的大部分地區。此時查爾斯·泰勒只控制了利比里亞的三分之一領土,在蒙羅維亞圍城的情勢壓力下,查爾斯·泰勒於2003年8月辭職,逃往尼日利亞[5]

快速預覽 第二次利比里亞內戰, 日期 ...
Remove ads

2003年8月18日,交戰各方簽署了《阿克拉全面和平協定英語Accra 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標誌着第二次利比里亞內戰結束,利比里亞開始向民主過渡。並且由查爾斯·久德·布賴恩特擔任利比里亞臨時總統。

第二次利比里亞內戰導致超過50,000人死亡,另有數千人在國內流離失所。衝突中,泰勒方面和利比里亞和解與民主聯盟都廣泛使用了童兵聯合國利比里亞特派團被部署在該國,直到2018年正式撤出。

Remove ads

概述

背景介紹

Thumb
LURD英語Liberians United for Reconciliation and Democracy 指揮官「Gen. Cobra」和他的衛隊

第一次利比里亞內戰於1997年8月結束,查爾·泰勒上台成為利比里亞總統。1989年12月,泰勒和他的民兵--利比里亞全國愛國陣線(NPFL)從象牙海岸邊境方向發動反塞繆爾·多伊政府軍事行動,推翻了塞繆爾·多伊總統,從而引發了這場戰爭。NPFL迅速征服了利比里亞防了首都蒙羅維亞除外大部分地區,該地區由約翰遜王子領導的獨立的利比里亞全國愛國陣線(INPFL)的一個分裂集團控制。1990年9月,INPFL抓獲並處決了多伊,並抵制了NPFL奪取蒙羅維亞的企圖,使泰勒無法取得徹底的勝利,並將戰爭延長了多年。1996年,主要派別之間簽署了一項和平協議,並促成了1997年的利比里亞大選。

泰勒以75%的壓倒性選票贏得了總統選舉的勝利,並且他的全國愛國黨在利比里亞立法機構中佔主導地位,他的成功主要是由於他對媒體的控制。但由於對失敗後戰爭會重新開始的恐懼,以及利比里亞公眾對民主進程的普遍不熟悉。泰勒迅速建立的政權成為了一個極權腐敗的政府,許多持不同政見者紛紛逃往鄰國。泰勒建立利比里亞作為地區強國的野心導致他支持叛亂團體,如幾內亞民主力量聯盟在RFDG叛亂中的支持和塞拉利昂內戰中的革命聯合陣線。這使他與幾內亞和塞拉利昂政府發生衝突,作為報復,它們開始支持逃到它們國家的反泰勒持不同政見者。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