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二次大整風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二次大整風運動(英語:Second Great Rectification Movement,縮寫為SGRM)是菲律賓共產黨領導層於1992年發起的意識形態運動。[1]運動使菲律賓共產黨在1990年代至少分裂為八個派別。[2]
曾擔任菲律賓民族民主陣線談判代表的路易斯·賈蘭多尼表示,從1985年到1991年,菲共領導層的叛徒集團要為「革命群眾基礎嚴重損失」的重大失誤負責。這些錯誤包括:根除被稱為「Kampanyang Ahos」(「Kahos」)[3]的滲透者的計劃,並接受現代修正主義帶來的錯誤政治路線。僅在棉蘭老島,群眾基礎預計損失了50%-60%。[4]而第二次大整風運動即為糾正這些錯誤。
歷史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東歐劇變,兩德統一。1991年12月26日(菲律賓共產黨成立二十三周年紀念日),蘇聯解體。同日,菲律賓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阿曼多·利瓦納格(Armando Liwanag,何塞·馬利亞·西松的化名,雖然西松本人未承認)[5]發表了題為《重申原則,糾正錯誤》(Reaffirm our Basic Principles and Rectify Errors,或譯為《重申我們的基本原則並糾正錯誤》)的文件。[6]歷史上,另一篇文件《糾正錯誤,重新建黨》引發的第一次大整風運動,導致了菲律賓共產黨的重建。[5]
文件認為,重申基本原則、堅持正確路線、糾正偏差錯誤,「現在是全黨生死攸關的大事」。文件重申菲律賓共產黨的基本原則,包括拒絕現代修正主義、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新民主主義、人民戰爭、民主集中制、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文件否定思想有偏差的領導幹部,因為他們導致該黨經歷嚴重挫折,人民軍隊減員,失去大量群眾基礎。文件批判了主張「左傾或右傾機會主義」的個人和派系,反思軍事冒險主義,堅持人民革命戰爭。整風運動的目的是反思錯誤的政治路線,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和組織。文件稱,犯了重大錯誤的人和對革命事業與黨的原則失去信心的人必須被開除。[6]
1992年年中,菲共中央委員會舉行第十次全體會議,批准《重申原則,糾正錯誤》為黨的正式政策。[7] 引發了「第二次大整風運動」。[8]它在黨內造成了分裂,同意《重申原則,糾正錯誤》的人被稱為「重申派」(reaffirmists),不同意的人則被稱為「拒絕派」(rejectionists)。
「拒絕派」中,有新人民軍前領導人羅慕洛·金塔納爾(Romulo Kintanar)、米沙鄢委員會前負責人阿圖羅·塔巴拉(Arturo Tabara)、後來建立「菲律賓工人的團結」(Bukluran NG Manggagawang) 的菲萊蒙·拉格曼(Filemon Lagman)、《人民》(菲律賓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國出版物)前編輯並任棉蘭老島委員會委員的里卡多·雷耶斯(Ricardo Reyes),菲共前中央委員本傑明·代·維拉(Benjamin de Vera)。「拒絕派」的地方黨委包括馬尼拉-黎剎市區、中棉蘭老島、西棉蘭老島、米沙鄢委員會(VisCom)、全國聯合陣線委員會、國際聯絡部內政局和全國農民秘書處。
「拒絕派」中,菲律賓革命工人黨於1998年正式成立。[9] 其軍事組織是革命無產階級軍—亞歷克斯·邦卡堯旅。2001年,菲律賓革命工人黨分裂出革命工人黨—棉蘭老。2003年,革命工人黨—棉蘭老加入第四國際。
羅慕洛·金塔納爾在1993年被「人民法院」指控犯有各種罪行,包括非法濫用權力和違法犯罪活動,如綁架勒索、積攢離黨資金和煽動阿圖羅·塔巴拉與菲萊蒙·拉格曼違背革命運動的政策。西松認為里卡多·雷耶斯對「Kampanyang Ahos」負有刑事責任。[10]據報道,羅慕洛·金塔納爾、里卡多·雷耶斯、菲萊蒙·拉格曼和阿圖羅·塔巴拉將被「人民法院」判決死刑。[11]
菲萊蒙·拉格曼在2001年被四名槍手伏擊;他死於頭上的槍傷。[12] 羅慕洛·金塔納爾在2003年被兩名槍手於奎松市暗殺。[13]新人民軍承認殺死了他。[14]阿圖羅·塔巴拉在2004年被疑似共產黨叛軍於馬尼拉槍殺。[15]2005年,《新國際主義》報告稱,2004年12月菲律賓共產黨刊物《人民》出版了一份15人的名單,他們被標記為「反革命分子」;名單中包括阿圖羅·塔巴拉、菲萊蒙·拉格曼和里卡多·雷耶斯。其他人有Walden Bello和Etta Rosales。2005年《國際觀點》(第四國際月刊)的一份報告指出,約有27名左翼活動分子被新人民軍殺害,另有9人逃脫暗殺。[16]菲律賓全國民主陣線發表聲明否認這份報告,將其定性為誹謗的和托洛茨基主義的。[17]何塞·馬利亞·西松則表示,拉格曼之死和菲共無關;金塔納爾和塔巴拉是在暴力拒捕的過程中被殺;菲共從未暗殺過任何人。[18]
本傑明·代·維拉因心肌梗死於2007年去世。[19] 里卡多·雷耶斯繼續作為左翼政治家,在2010年菲律賓大選期間參與他的家鄉帕西格的市長競選。[20]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