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1年日本參議院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9屆日本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於昭和46年(1971年)6月27日舉行。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09年5月14日) |
概況
這次選舉是進入1970年代日本第一次全國選舉,各個黨派都非常重視。
對自民黨來說,佐藤榮作已經連任了3屆內閣總理大臣,執政將近7年。佐藤已經不打算尋求第4個任期,所以此次選舉是他首相生涯指揮的最後一次重要的選舉;佐藤任內的政績豐富,經濟高速成長,民意支持率一直不低,而這次選舉臨近沖繩返還,因而這次選舉或多或少是選民對佐藤執政後期表現的評價。而自民黨內各實力派人馬都在緊張地準備「後佐藤時代」自己的前景,他們都想在這次選舉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取得黨內的威信和領導地位。
而社會黨在上次的眾議院大選中慘敗,議席銳減,而且社會黨內的派系鬥爭激烈,領導層不穩固。如果這次選舉未能抑制衰退趨勢的話,那麼社會黨很可能會面臨泡沫化的命運。
公明黨在1969年的言論出版妨害事件之後,鑒於外界對其妨害言論自由的指責,決定實行政教分離,這次選舉是公明黨政教分離後的首次選舉,是對其能否扭轉不良形象的重大考驗。
民社黨成立之初發展迅速,但是幾年來實力卻不斷減弱。它寄望於中道路線可以被支持在野黨的選民接受。而共產黨的政治立場已經開始有所溫和和改變,確立了「自主獨立」路線,批評了極左主義,共產黨希望和革新中道政黨組成民主聯合政權。
Remove ads
選舉焦點
沖繩問題是選舉最大的焦點,政府在6月15日的閣僚會議上批准了《歸還沖繩協定》,隨着沖繩問題的即將解決,伴隨而來的防務問題也開始呈現。而代理自治大臣根本龍太郎一次關於政府過於照顧沖繩的發言引發了牽然大波。
日中關係是另一個焦點。佐藤政權7年來都沒有意圖和中國展開實質接觸,但是隨着中國國力的提高,中國對亞洲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重返聯合國也指日可待。中國問題已經變得不可迴避,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聲越來越大。
另外,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公害問題、農村耕地大幅減少、社會保障未能更大發展需求以及日美貿易摩擦等問題都是民眾關心的熱點。
選舉數據
- 第三次佐藤內閣(第63代)
- 1971年(昭和46年)6月27日
- 126
- 地方區 - 76
- 全國區 - 50
選舉結果
- 59.2%

- 自由民主黨
- 日本社會黨
- 公明黨
民社黨
- 日本共產黨
Remove ads
議員
自民黨 社會黨 公明黨 共產黨 民社黨 其他小黨 無黨籍
自民黨 社會黨 公明黨 共產黨 民社黨 無黨籍
- 遞補 - 因山本伊三郎(1971年7月8日)・村上孝太郎(1971年9月8日)去世。
黑住忠行 | 野末陳平 |
- 茨城選舉區 中村喜四郎(1971.12.21去世)→中村登美(1972.2.6補選)
- 青森選舉區 津島文治(1973.5.6去世)→寺下岩藏(1973.6.17補選)
- 大阪選舉區 赤間文三(1973.5.2去世)→沓脫竹子(1973.6.17補選)
- 京都選舉區 大橋和孝(參選京都府知事)→小川半次(1974.4.21補選)
- 高知選舉區 濱田幸雄(1974.3.23去世)→林迶(1974.5.12補選)
- 栃木選舉區 船田讓(參選栃木縣知事)→矢野登(1974.12.8補選)
- 茨城選舉區 竹內藤男(參選茨城縣知事)→郡祐一(1975.4.27補選)
- 愛知選舉區 須原昭二(1975.3.4去世)→福井勇(1975.4.27補選)
- 鹿兒島選舉區 柴立芳文(1975.8.5去世)→佐多宗二(1975.9.21補選)
- 奈良選舉區 大森久司(1976.8.13去世)→堀內俊夫(1976.9.26補選)
- 新潟選舉區 佐藤隆(參選眾議院議員)→塚田十一郎(1976.12.12補選)
- 宮崎選舉區 溫水三郎(1976.10.22去世)→坂元親男(1976.12.12補選)
後續
這次選舉的投票率是戰後迄此第二低的,顯示了民眾對政黨候選人的普遍缺乏熱情。
自民黨在選舉中失敗,僅得63席(改選64席),在參議院內只能勉強保持多數,離穩定多數有相當距離。選前的民意調查顯示,佐藤內閣的支持率已經明顯下滑,不支持率顯著上升。民眾普遍認為佐藤是時候要讓賢了,自民黨的長期執政使部分選民感到厭倦;而且物價的上揚,失業率的上揚使生活質量不能提高。
選舉過後,田中角榮為選舉失利引咎辭職,由保利茂接替其幹事長職務;中曾根康弘出任總務會長,小阪善太郎出任政調會長;佐藤榮作也最後一次改組了內閣,將福田赳夫由大藏大臣轉為外務大臣,田中角榮出任通商產業大臣,竹下登出任內閣官房長官。內閣的改組主要是為了調整日美關係,還有排擠三木派對考量。
社會黨終於扭轉了態勢,得39席(改選34席)。支持度的升高為社會黨在後來的民意高漲甚至有人提出「保革逆轉」打下基礎。
而公明黨、民社黨、共產黨的議席都有了較為明顯的增加。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