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紅色 (重製版)

泰勒·斯威夫特2021年发行的重录专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 (重制版)
Remove ads

紅色 (重製版)[1][2](英語:Red (Taylor's Version))是美國創作歌手Taylor Swift的第二張重錄專輯,於2021年11月12日由聯眾唱片發行。該專輯是泰勒絲第四張錄音室專輯《紅色》(2012年)的重錄版本,重新錄製是泰勒絲對其作品母帶所有權改變的反制措施。

快速預覽 紅色 (重製版) Red (Taylor's Version), 發行日期 ...

《紅色 (重製版)》收錄了原版專輯與慈善單曲《羅南英語Ronan (song)》(2012年)的重錄版本,以及九首「私藏版」("From the Vault")新歌——其中包括六首未曾發行過的歌曲、一首長達10分鐘的《回憶太清晰》,以及曾為其他藝人創作的《更好的男人英語Better Man (Little Big Town song)》(2016年)和《寶貝》(2018年)。在重錄版中,泰勒絲與大多數原版專輯製作人再度合作,並迎來了克里斯托弗·羅英語Christopher Rowe的加盟;「私藏版」曲目由亞倫·德斯納英語Aaron DessnerJack Antonoff埃爾維拉·安德菲亞德英語Elvira Anderfjärd間諜組織英語Espionage (production team)等人參與製作,並邀請了Phoebe BridgersEd Sheeran克里斯·特普爾頓助陣獻聲。

樂評人認為《紅色 (重製版)》是一張兼收並蓄的專輯,融合了流行鄉村搖滾電音等流派,運用了原聲弦樂電子琴等多樣化的樂器。歌曲主題圍繞愛情與心碎的不同層面展開。該專輯獲得一致好評,評論界讚揚了泰勒絲的嗓音、提升後的製作水準,以及「私藏版」歌曲的表現。商業成績方面,《紅色 (重製版)》登頂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專輯榜等多個國家的排行榜。在美國,該專輯成為泰勒絲在不到16個月的時間裏收穫的第四張《Billboard》二百強專輯榜冠軍專輯,使其成為該榜單歷史上最快獲得四張冠軍專輯的藝人。

為了宣傳專輯,泰勒絲亮相了全國廣播公司的脫口騷節目,並推出了自編自導的微電影《回憶太清晰:微電影》。《紅色 (重製版)》打破了藝人在單周內最多新進榜歌曲的紀錄,共有26首曲目登上了《Billboard》百強單曲榜;其中《回憶太清晰(十分鐘完整版)》更成為史上時長最長的冠軍單曲。「私藏版」歌曲《我打賭你想起我了英語I Bet You Think About Me》和《瓶中信英語Message in a Bottle (Taylor Swift song)》作為電台單曲派台推廣。多家媒體認為,《紅色 (重製版)》推動了「傷心女孩之秋」(Sad Girl Autumn)這一流行文化現象。該專輯還獲得了一項《Billboard》音樂獎、兩項全美音樂獎和一項《新音樂快遞》音樂獎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2013年,泰勒絲於「紅色巡迴演唱會」上演出

2005年,Taylor Swift獨立廠牌大機器唱片簽訂了合約[3]。根據合同,從2006年的同名專輯到2017年的《舉世盛名》,大機器發行了泰勒絲的前六張錄音室專輯[4]。她的第四張錄音室專輯《紅色》發行於2012年10月22日,該專輯超越了先前的鄉村風格,探索了主流流行樂及其他的流派[5][6]。專輯主打單曲《絕對絕對分定了》成為泰勒絲第一支在美國《Billboard》百強單曲榜上奪冠的歌曲[7];其他單曲《我知道你是大麻煩》和《22歲》同樣獲得商業成功,進一步推動泰勒絲向流行歌星的轉型[7][8]。儘管《紅色》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但其多樣的音樂風格導致評論家們對泰勒絲的鄉村歌手身份產生質疑[9];而這張專輯後來被人們視為泰勒絲藝術多樣性的證明[10]。在《滾石》2021版「有史以來最偉大的500張專輯」的榜單上,《紅色》排在第99位[11]

至2018年8月,泰勒絲與大機器的合約到期;隨後,她與環球音樂集團旗下的聯眾唱片簽訂了一份新的合約,該合約保證她擁有未來發行的新音樂母帶英語Mastering (audio)的權利[12]。2019年,美國經理人斯庫特·布勞恩和他的公司伊薩卡控股(Ithaca Holdings)收購了大機器唱片[13]。因此,泰勒絲通過大機器發行的專輯(包括《紅色》)的母帶,實際上已轉移為布勞恩所有,這導致了泰勒絲和布勞恩之間的公開爭執[14]。2020年11月,泰勒絲譴責了此次收購,並開始重新錄製這些專輯[15];通過重新錄製專輯,泰勒絲將完全擁有新的母帶,並能夠控制其歌曲的商業使用英語Synchronization rights許可,從而取代大機器擁有的母帶[16]

專輯《無懼的愛 (重製版)》於2021年4月9日發行[17],為泰勒絲2008年發行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無懼的愛》的重錄版本。除了對原專輯曲目的重錄,《無懼的愛 (重製版)》中還收錄了幾首未曾發行過的「私藏版」歌曲[18]。《無懼的愛 (重製版)》成為了第一張在美國《Billboard》二百強專輯榜上奪冠的重錄專輯[7]。2021年6月18日,在《無懼的愛 (重製版)》發行兩個多月後,泰勒絲公布《紅色 (重製版)》將是她的第二張重錄專輯[7]。除了對原版專輯中的曲目重新錄製外,《紅色 (重製版)》同樣包含了「私藏版」歌曲[19]

Remove ads

音樂和詞曲

歌曲編排

在一則社交媒體帖子中,泰勒絲寫道,重新錄製《紅色》讓她在音樂和歌詞層面都重新思考了這張專輯,她形容這張專輯「像一個心碎的人(……)情緒紛亂,是一個支離破碎的情感拼圖,但最終卻奇妙地契合在一起」[19]。《紅色 (重製版)》的所有歌曲都加注了「重製版」("Taylor's Version"[20];樂評家普遍認為,與原版一樣,重製版也是一張兼收並蓄的流行專輯[21][22][23],融合了合成器流行舞台搖滾英語arena rock獨立搖滾電子音樂迴響低音結他以及民謠[24][25][26]風格,同時使用了原聲與電子樂器[27][28]。曲目1至20是原版《紅色》專輯歌曲的重新錄製版本,融合了鄉村流行與實驗性的音樂風格[29][25]。第21首曲目是《羅南英語Ronan (song)》的重製版——這是一首2012年發行的慈善單曲,靈感來自因癌症逝去的四歲男孩羅南·湯遜(Ronan Thompson[30][31]。搖滾樂隊Snow Patrol成員加里·萊特波迪英語Gary LightbodyEd Sheeran同樣回歸,分別助陣參與了《最後一次》和《都變了》的演唱[32]

除了《在家的女孩》之外,所有重新錄製的曲目都保留了與原版相同的編曲[33];這些歌曲大多由原製作人重新製作,Max Martin丹·哈夫英語Dann Huff內森·查普曼未回歸參與製作,部分曲目由泰勒絲與克里斯托弗·羅英語Christopher Rowe共同製作[34]。《在家的女孩》從原先的原聲版本重新改編為由埃爾維拉·安德菲亞德英語Elvira Anderfjärd製作的合成器流行風格[35]。重製版的歌曲展現出泰勒絲更成熟、更低沉且更具共鳴感的嗓音[25][30][36],同時製作也略顯更為銳利,對部分樂器進行了微調或強化。《Pitchfork》的奧利維亞·霍恩(Olivia Horn)指出,《美麗的哀愁》的旋律可能在音符上略作改動[35]。《今日美國》的梅麗莎·魯吉耶里(Melissa Ruggieri)認為,《我知道你是大麻煩》的鼓點更為清晰,而《22歲》中的結他也更具層次感[37]。《新音樂快遞》的漢娜·邁爾瑞亞(Hannah Mylrea)分析道,《恩寵狀態》開場的鼓聲「更清脆」,《紅色》中的軟搖滾結他「稍微更明亮」,而《留下來》中的曼陀鈴則「更富有生氣」[30]。根據《紐約客》的凱莉·巴坦(Carrie Battan)評論道,更加強烈的樂器編排讓這張重錄專輯聽起來更像是一場現場表演[38]

「私藏版」歌曲

第22至第30首曲目被標註為「私藏版」("From the Vault"),這些都是泰勒絲當年創作但未被收錄進2012年原版專輯的歌曲。其中兩首——《更好的男人英語Better Man (Little Big Town song)》和《寶貝》——最初由泰勒絲創作,後來分別被小大城鎮英語Little Big Town(2016年)與Sugarland英語Sugarland(2018年)錄製發行[30]。專輯的收尾曲《回憶太清晰(十分鐘完整版)》是《回憶太清晰》的完整版,保留了泰勒絲在2011年創作時未刪減的歌詞[39]。來自MTV新聞的卡森·米爾納里克(Carson Mlnarik)寫道,一些私藏曲目展現了泰勒絲的鄉村創作風格,提醒人們「《紅色》的核心其實是一張鄉村專輯」。這些「私藏版」曲目由泰勒絲、Shellback、安德菲亞德、間諜組織英語Espionage (production team)Jack Antonoff亞倫·德斯納英語Aaron Dessner共同製作[34]

《更好的男人》是一首以班卓琴為主導、融合了曼陀鈴與弦樂的鄉村抒情曲[27][30],講述了一段痛苦分手後的餘波[40]。《了無新意英語Nothing New (song)》是與Phoebe Bridgers民謠二重唱,探討了對年齡增長的不安以及社會對年輕女性的看法[27][40]。《寶貝》原為Sugarland演唱的鄉村歌曲,而此版本則被重新編排為斯卡流行與鄉村流行混合的風格[26][40],冰加入了滑音管結他琴鍵銅管樂與敲擊樂的演奏[30];歌詞描寫了一段逐漸破裂的感情中出現的錯誤行為[40]

瓶中信英語Message in a Bottle (Taylor Swift song)》是一首節奏輕快的舞曲流行電子流行歌曲,講述了一段浪漫關係的萌芽[29][28][40]。《我打賭你想起我了英語I Bet You Think About Me》是一首口琴主導的鄉村抒情曲,克里斯·特普爾頓助陣參與了和音[40][41];歌曲以俏皮諷刺的歌詞,嘲弄前任奢華而自負的生活方式[42]。《永恆冬日英語Forever Winter》是一首強力流行風格的歌曲[27],歌曲以充滿活力的銅管樂開場,在副歌部分展現了泰勒絲富有張力的人聲,並融入了號角長笛和結他等樂器的演奏[40];從歌詞上看,《永恆冬日》描寫了泰勒絲試圖幫助一位正在與心理健康問題抗爭的朋友[43][44]

《奔跑》是一首與Ed Sheeran合唱的原聲獨立民謠英語Indie folk歌曲,兩人創作此曲的當天也共同創作了《都變了》[27][28];歌曲由一把輕快撥弦的結他和管弦樂編曲驅動,歌詞包含了許多浪漫的意象[40]。《那一夜》是一首節奏明快的歌曲,融合了泡泡糖與鄉村流行風格,歌詞中泰勒絲回憶了一段愛情萌芽初期的甜蜜時光[45][40][43]。《回憶太清晰 (10分鐘版)》由強勁而持續的低音聲部推動,是一首節奏緩慢、帶有流行搖滾風格的抒情曲[27][46],這首加長版包含了更多歌詞段落,為原版歌曲提供了更豐富的情感背景與細節[28]

Remove ads

發行與推廣

Thumb
克里斯·特普爾頓(如圖)助陣演唱了鄉村電台單曲《我打賭你想起我了英語I Bet You Think About Me

2021年6月18日,泰勒絲公布了《紅色 (重製版)》的封面,宣布這張重新錄製將於2021年11月19日發行[47],同時啟動了數碼專輯的預購英語Pre-order[48]。封面以秋日作為背景,描繪了泰勒絲塗着紅色唇膏,穿着米色的厚呢大衣和酒紅色的「Matti」天鵝絨漁夫帽,坐在一輛復古的1932年雪佛蘭Cabriolet敞篷車中珍妮莎·萊昂內(Janessa Leoné)設計了這頂帽子,同款帽子在萊昂內的網站上迅速售罄[49][50]。泰勒絲佩戴的定製戒指由其友人設計[51]。2021年8月5日,泰勒絲在社交媒體發布短片,向粉絲們拋出文字謎題英語Word game;謎底揭示為「克里斯·特普爾頓」「Phoebe Bridgers」「寶貝」「更好的男人」「回憶太清晰(十分鐘完整版)」的英文[52][53]。與此同時,專輯CD版在泰勒絲的官網開啟預售[52]。隨後,泰勒絲於8月6日公布了專輯的曲目列表[54]

9月30日,泰勒絲宣布《紅色 (重製版)》將於11月12日發行,比原定時間提前一周[55]。專輯發行前,泰勒絲通過社交媒體陸續透露了數首重新錄製歌曲的片段:8月5日在Instagram限時動態中發布了《22》和《我知道你是大麻煩》[52],10月24日通過Instagram短片發布了《紅色》[56],11月11日在Tumblr上發布了《寶貝》[57]。《紅色 (重製版)》由聯眾唱片串流媒體英語Music streaming service下載以及CD和黑膠唱片等實體格式發行,零售商塔吉特百貨沃爾瑪Urban Outfitters英語Urban Outfitters還各自推出了包含定製周邊產品的限定版專輯[58][59]。2022年1月,四張收錄《紅色 (重製版)》曲目的細碟以「章節」之名陸續登陸串流媒體平台:《Could You Be the One Chapter[4]She Wrote a Song About Me Chapter[12]The Slow Motion Chapter[13]From the Vault Chapter[14]

為了慶祝《紅色 (重製版)》的發行,泰勒絲與星巴克合作,與該公司的「紅色杯假日季」一同推出營銷活動[60]。健身器材製造商Peloton英語Peloton也宣布與泰勒絲的獨家合作,在其健身課程中使用該專輯的歌曲[61]。為宣傳專輯,泰勒絲作為嘉賓登上了全國廣播公司的脫口騷節目《吉米·法倫今夜秀》和《賽斯·梅爾深夜秀》,兩檔節目均於11月11日播出[62]。11月12日,根據《回憶太清晰(十分鐘完整版)》改編的《回憶太清晰:微電影》於專輯發行當天首映,該短片由泰勒絲、莎蒂·辛克戴倫·奧拜恩主演;泰勒絲在首映式上現場演繹了該歌曲[63][64]。次日,她作為音樂嘉賓登上《周六夜現場第47季英語Saturday Night Live season 47的節目,演唱了《回憶太清晰(十分鐘完整版)》[65]。歌曲空降《Billboard》百強單曲榜冠軍,成為歷史上歌曲時長最長的冠軍單曲,打破了唐·麥克林1971年發行的長達8分37秒的《美國派》的紀錄[66]。此外,「私藏版」中的《我打賭你想起我了》和《瓶中信》作為電台單曲分別派往鄉村電台英語country radio[67][68]流行/成人當代電台英語Adult contemporary music[69]

Remove ads

專業評價

更多資訊 綜合得分, 來源 ...

《紅色 (重製版)》獲得了樂評人的廣泛好評[77]。在評論聚合網站Metacritic上,基於各大出版物的評價得分,該專輯基於16篇樂評獲得加權平均分91分,成為泰勒絲在該網站評分最高的音樂作品[71]

新西蘭先驅報》的莉迪亞·伯格漢姆(Lydia Burgham)寫道,聆聽《紅色 (重製版)》讓她重新審視原版《紅色》,認為這是泰勒絲的「巔峰之作」[76]。許多樂評人認為重錄曲目製作更精良,更注重樂器編排,其中包括《滾石》的Rob Sheffield[78]、《獨立報》的海倫·布朗(Helen Brown[79]和《新音樂快遞》的漢娜·邁爾瑞亞[80]。《雷達之下英語Under the Radar (magazine)》的安迪·馮皮普(Andy Von Pip[81]與《今日美國》的梅麗莎·魯吉耶里[37]指出,泰勒絲在新作中的嗓音更顯成熟且更溫暖。《The Line of Best Fit英語The Line of Best Fit》的保羅·布里奇沃特(Paul Bridgewater)稱其聲樂表現「更顯微妙的大膽與自信」[75],而《i英語i (magazine)》的凱特·所羅門(Kate Solomon)則形容她的嗓音擁有「煥然一新且遊刃有餘的力量」[82]。部分樂評人,如《Spin》的鮑比·奧利維爾(Bobby Olivier[83]和《衛報》的勞拉·斯奈普斯(Laura Snapes[26]認為,製作與聲樂的變化使得重錄專輯在聽感上不如原版專輯強烈,但魯吉耶里則表示這些變化「並未削弱2012版的精神內核」[37]

泰勒絲詞曲創作的抒情性尤其受到好評。《紅色 (重製版)》在發行當周即獲Pitchfork評選為「最佳新音樂」;樂評人奧利維亞·霍恩將這張專輯概括為泰勒絲「狂喜而富有表現力的歌聲、辛辣的幽默感、鮮活的意象,以及對愛與失落之間的細微差異的溫柔關注」的完美呈現[35]。馮皮普稱,重錄專輯讓原版歌詞流露出來的情感更顯悠長[81]。《新政治家》的安娜·萊斯凱維奇(Anna Leszkiewicz)稱《紅色 (重製版)》是「對成年早期複雜情感的精妙重述」[84],而《PopMatters》的安娜·克拉拉·里貝羅(Ana Clara Ribeiro)則寫道,這張重錄專輯的歌詞延續了經受住時間考驗的持久情感[85]。《金融時報》的評論人盧多維克·亨特-蒂爾尼(Ludovic Hunter-Tilney)寫道:「這些歌曲所展現的浪漫激情如旋轉木馬般依然生機勃勃地轉動着,並由機智、巧思與真誠的迷人組合構築而成。[32]」《Clash》雜誌的貝絲·柯克布萊德(Beth Kirkbride)稱《紅色 (重製版)》是「融合多種流派的混搭之作」,既玩轉多元風格,又堪稱「一場情感宣泄的實踐」[74]

一些評論家強調了泰勒絲的洞察力與音樂才華。布里奇沃特認為,《紅色 (重製版)》「在為歌迷交出答卷的同時,也深刻記錄了這位當代流行樂壇最優秀的詞曲作家之一在其職業生涯關鍵節點的狀態」,他還補充道,泰勒絲精心策劃了專輯中的新增曲目,沒有偏離專輯的原始吸引力[75]。《偏鋒雜誌》的評論人喬納森·基夫(Jonathan Keefe[86]、《大西洋》的斯賓塞·科恩哈伯(Spencer Kornhaber[87]以及《前音後果》的瑪麗·西洛奇(Mary Siroky)認為,這張加長版專輯展現了泰勒絲在音樂上的成長,散發出「更強烈的情感共鳴」[33]。《綜藝》的克里斯·威爾曼(Chris Willman)還特別讚揚了「私藏版」曲目[88]

Remove ads

獲獎表現

《紅色 (重製版)》獲得了諸多榮譽,入選許多樂評機構的年度最佳榜單。在2022年《Billboard》音樂獎英語2022 Billboard Music Awards上,泰勒絲獲得了7項提名,並贏得了「最佳鄉村專輯英語Billboard Music Award for Top Country Album」「最佳鄉村歌手英語Billboard Music Award for Top Country Artist」「《Billboard》二百強專輯榜最佳歌手英語Billboard Music Award for Top Billboard 200 Artist[89]。在2022年全美音樂獎英語American Music Awards of 2022上,泰勒絲包攬了她的全部六項提名,包括「年度藝人英語American Music Award for Artist of the Year」「最受歡迎流行女歌手英語American Music Award for Favorite Pop/Rock Female Artist」和「最受歡迎鄉村女歌手英語American Music Award for Favorite Country Female Artist[90]。在第65屆格林美獎上,《回憶太清晰(十分鐘完整版)》《回憶太清晰:微電影》《我打賭你想起我了》分別獲得了「年度歌曲」「最佳音樂短片」「最佳鄉村歌曲英語Grammy Award for Best Country Song」的提名,其中《回憶太清晰:微電影》贏得了其提名類別的獎項[91][92]

更多資訊 出版物, 排行榜 ...
更多資訊 項目, 年份 ...
Remove ads

商業表現

Thumb
《紅色 (重製版)》助泰勒絲成為在鄉村專輯榜英語Top Country Albums上累計登頂周數最多的女歌手,打破Shania Twain保持的紀錄

《紅色 (重製版)》一經發行即打破女歌手單日最高串流媒體播放紀錄,超越泰勒絲2020年專輯《美麗傳說》,成為Spotify平台首位單日播放量突破1億次的女歌手[103]。該專輯首周全球銷量突破120萬張專輯等價單位[104]。截至2021年12月,Spotify宣布泰勒絲為該平台年度播放量最高的女歌手,總播放量位列第二位,僅次於Bad Bunny[105]國際唱片業協會授予泰勒絲「2021年度全球唱片藝人」的稱號,標誌着她連續第三次獲得該稱號[106]。《紅色 (重製版)》在2021年內的全球銷量達114萬張[107]

在美國,《紅色 (重製版)》以60.5萬的首周銷量的成績空降《Billboard》二百強專輯榜榜首,其中包含超過3億次的串流媒體播放量——打破了Morgan Wallen的《Dangerous: The Double Album英語Dangerous: The Double Album》(2021年)此前創下的鄉村專輯中單周內播放量最高的記錄。該專輯的實際銷量達36.9萬張,是自Luke Bryan的《Crash My Party英語Crash My Party》(2014年)以來鄉村專輯的最高首周銷量。該專輯也是泰勒絲第十張《Billboard》專輯榜冠軍專輯,使她以不到16個月的時間成為史上最快獲得四張冠軍專輯的藝人,打破了艾頓·莊保持了46年的紀錄[108]。《紅色 (重製版)》在鄉村專輯榜英語Top Country Albums上佔據榜首七周,使泰勒絲在該榜單上累計登頂周數達到99周,成為在該榜單上停留時間最長的女歌手,並超越此前Shania Twain創下的97周的記錄[109]。《紅色 (重製版)》是美國2021年銷量第二高的專輯[110];截至2023年7月,其在美國的總銷量已超過332萬張[111]

該專輯有26首歌曲在同一周內登上了《Billboard》百強單曲榜——其中《恩寵狀態 (重製版)》與《恩寵狀態 (原音版) (重製版)》、《回憶太清晰 (重製版)》與《回憶太清晰(十分鐘完整版)》均以同一首歌曲統計,創下了女歌手單周最多空降上榜歌曲數和單周最多榜內歌曲數的紀錄,兩項紀錄此前均由泰勒絲的《情人》(2019)保持。其中四首歌曲進入了榜單前40名,使泰勒絲的累計前40名歌曲的總數達到85首——位列歷史第三,超過了「貓王」艾維斯·皮禮士利[112]。《回憶太清晰 (重製版)》空降榜首,標誌着泰勒絲第三次在同一周同時登頂《Billboard》二百強專輯榜和百強單曲榜,此前兩次分別是2020年8月的《美麗傳說》和《羊毛衫》以及2020年12月的《恆久傳說》和《[113]

《紅色 (重製版)》在英語圈國家的專輯榜上均登頂,包括澳大利亞[114]、加拿大[115]、愛爾蘭[116]、新西蘭[117]和英國[118]。在加拿大,該專輯是2021年第五暢銷專輯,並在數碼專輯、CD和黑膠三種銷售指標中均進入前十。這張專輯使泰勒絲在英國的冠軍專輯數量達到八張[118];在澳大利亞達到九張——成為史上首位在兩年內獲得四張冠軍專輯的藝人[114];在愛爾蘭達到七張,創下本世紀以來女歌手擁有最多冠軍專輯的紀錄[116]

Remove ads

影響

Thumb
重錄專輯的標誌另外標註了副標題「重製版」("Taylor's Version"

在《紅色 (重製版)》發行周期間,許多品牌和組織——例如M&M's彩虹糖堪薩斯城酋長橄欖園天線寶寶塔可鍾奧利奧Sour Patch Kids以及法國駐美國大使館英語Embassy of France, Washington, D.C.——都通過他們的社交媒體賬號為這張專輯宣傳;其中有些甚至在其Twitter用戶名中加上了「(Taylor's Version)[119][120]。《Paper英語Paper (magazine)》雜誌寫道,泰勒絲的影響力「在社交媒體上無處不在」,各大品牌都在「借勢她的熱度」[119];而《Inc.》則表示,這些公司利用了這張專輯的文化影響力[121]。部分媒體認為《紅色 (重製版)》是2021年音樂潮流「傷心女孩之秋」(Sad Girl AutumnSad Girl Fall)的一部分——這一趨勢指的是女歌手們在秋季發行帶有憂鬱和自省色彩的音樂作品[122][123][124]。泰勒絲還發布了以「Sad Girl Autumn Version」為副標題的《回憶太清晰(十分鐘完整版)》的原聲版本[125]。《獨立報》的梅雷迪斯·克拉克(Meredith Clark)表示,「我們必須感謝(泰勒絲)創造了這個季節」,並將《紅色 (重製版)》視為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126]

華爾街日報》的安妮·斯蒂爾(Anne Steele)強調了《紅色 (重製版)》的商業表現——特別是新版曲目在串流媒體平台上超越原版,並在社交媒體上爆紅色——她指出這張專輯正在「重塑音樂產業」,並從影視作品中獲得「利潤豐厚」的音樂授權交易。斯蒂爾認為,這張重錄專輯的成功促使《紅色 (重製版)》的發行公司——聯眾唱片的母公司環球音樂集團在錄音合約中實施更嚴格的條款,將藝人可以重新錄製自己音樂的時間期限延長了一倍,但同時也根據藝人要求提高了版稅分成比例[127]。《綜藝》在專輯打破串流媒體紀錄後稱泰勒絲為「串流媒體女王」[128];而《滾石印度英語Rolling Stone India》則評論說,讓一張重錄專輯拿下冠軍單曲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129]

多家媒體認為《紅色 (重製版)》是2021年最具影響力的流行文化與音樂事件之一[130][131][132][133]。美國錄音學院將該專輯視為當年流行音樂的關鍵標誌[134]。《女士英語Ms. (magazine)》與《Slate》認為,《紅色 (重製版)》引發了人們對原版《紅色》的重新審視,並稱當初對原版專輯的評價受到了針對泰勒絲形象與戀愛生活的性別歧視式的審查所影響[29][77]。《Billboard》將泰勒絲評為「2021年最偉大的流行巨星」,而她也成為當年全球收入最高的音樂人。

曲目列表

更多資訊 標準版[135], 曲序 ...

註釋

  • ^[a] 為執行製作人。
  • ^[b] 為聲樂製作人。
  • 標準版中的所有曲目都標註了「重製版」("Taylor's Version");第22至30首的曲目額外標註了「私藏版」("From the Vault"[54]
  • 專輯的CD版本由兩張光碟組成;一張包含曲目1-16,另一張包含曲目17-30。
  • 歌曲中文名為星外星唱片中國大陸引進版和環球唱片台灣引進版官方譯名[1][136]
Remove ads

製作群

音樂人

  • Taylor Swift – 聲樂(所有曲目)、和音(1–4、6–9、11–15、17、18)
  • 阿莫斯·海勒(Amos Heller) – 低音電結他(1、2、4–9、16、20)、合成低音結他(5、6、8)、拍手(9)
  • 馬特·比林斯利亞(Matt Billingslea) – 鼓、敲擊樂器(1、2、4–9、16、20、21)顫音琴 (1)、鼓編排(4、6、8)、拍手(9)
  • 馬克斯·伯恩斯坦(Max Bernstein) – 電結他(1、2、4、9)、合成器(4–6、8、9、16、20)、原音結他(7)鋼棒結他(16)
  • 邁克·梅多斯(Mike Meadows) – 電結他(1)、合成器(1、2、4、6、8)哈蒙德B3英語Hammond organ(2、16)、原音結他(4–9、11、13、16、20)、和音(5、9)、拍手(9)、曼陀林(9、16)、鋼琴(21)
  • 保羅·西多蒂(Paul Sidoti) – 電結他(1、2、4–6、8、9、16、21)、原音結他(7)、鋼琴(20)
  • 喬納森·尤德金英語Jonathan Yudkin – 弦樂(1、2、17)布祖基琴(2)、小提琴(16)
  • 大衛·庫克(David Cook) – 鋼琴(2、5、16)
  • 丹·威爾遜英語Dan Wilson (musician) – 低音電結他、結他 (3、18);和音(3)
  • 亞倫·斯特林英語Aaron Sterling – 鼓、敲擊樂器、編排(3、18)
  • 安迪·湯遜(Andy Thompson) – 電結他(3)、琴鍵(3、18)、低音電結他、指揮、合成低音結他(18)
  • 薩拉·穆爾福德(Sara Mulford) – 鋼琴(3、18)、合成器(18)
  • 丹·伯恩斯(Dan Burns) – 編排英語Programming (music)(4、6、8)
  • 傑克耐夫·李英語Jacknife Lee – 低音電結他、結他、琴鍵、鋼琴(10)
  • 大衛·羅西英語Davide Rossi – 弦樂編排、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10)
  • 馬特·比索(Matt Bishop) – 鼓 (10)
  • 加里·萊特波迪英語Gary Lightbody – 聲樂、結他(10);和音(14)
  • 歐文·帕萊特英語Owen Pallett – 弦樂編排(10)
  • 貝倍爾·松宮(Bebel Matsumiya) – 和音(11、13)
  • 傑夫·巴斯克 – 和音、合成器(11、13)
  • 伊恩·戈爾德(Ian Gold) – 鼓編排(11、13)
  • 安德斯·穆里森(Anders Mouridsen) – 電結他(11、13)
  • 亞歷山大·薩沙·克里夫佐夫英語Sasha Krivtsov – 原音低音結他(12、17)、低音電結他(15)
  • 賈斯汀·德里科(Justin Derrico) – 原音結他(12、15、17)、布祖基琴、電結他(15);夏威夷小結他(17)
  • 內特·莫頓英語Nate Morton – 鼓 (12、15、17)、鼓編排(15)
  • 保羅·米爾科維奇英語Paul Mirkovich – 鋼琴、合成器(12、15、17);合成低音結他(12、17)、鼓編排(15、17)
  • Ed Sheeran – 聲樂、原音結他(14、28);和音(14)
  • 布奇·沃克英語Butch Walker – 和音、低音電結他、鼓、結他、琴鍵、敲擊樂器(14)
  • 彼得·阿馬托(Pete Amato) – 鼓編排(15)
  • 查理·賈奇(Charlie Judge) – 手風琴(16)
  • 凱特琳·埃文森(Caitlin Evanson) – 和音(16、22)
  • 麗茲·休特英語Liz Huett – 和音(17、22)
  • 丹·勞恩(Dan Lawonn) – 大提琴(18)
  • 柯爾斯滕·惠特森(Kirsten Whitson) – 大提琴(18)
  • 露絲·馬歇爾(Ruth Marshall) – 大提琴(18)
  • 查理·布洛克(Charlie Block) – 低音提琴 (18)
  • 大衛·坎貝爾英語David Campbell (composer) – 弦樂編排(18)
  • 山姆·伯格曼(Sam Bergman) – 中提琴(18)
  • 瓦萊麗·利特爾(Valerie Little) – 中提琴(18)
  • 愛麗遜·奧斯特蘭德(Allison Ostrander) – 小提琴(18)
  • 康納·奧布萊恩(Conor O'Brien) – 小提琴(18)
  • 埃瑞卡·霍格文(Erika Hoogeveen) – 小提琴(18)
  • 費莉西蒂·占士(Felicity James) – 小提琴(18)
  • 赫爾達·奈爾斯(Huldah Niles) – 小提琴(18)
  • 凱特·班尼特(Kate Bennett) – 小提琴(18)
  • 瑪麗·愛麗絲·赫頓(Mary Alice Hutton) – 小提琴(18)
  • 娜塔莉亞·莫伊謝耶娃(Natalia Moiseeva) – 小提琴(18)
  • 熊谷夏樹(Natsuki Kumagai) – 小提琴(18)
  • 特洛伊·加德納(Troy Gardner) – 小提琴(18)
  • 埃爾維拉·安德菲亞德英語Elvira Anderfjärd – 和音、低音電結他、鼓、琴鍵、編排(19、25)
  • 亞倫·德斯納英語Aaron Dessner – 原音結他、低音結他、電結他、琴鍵、鋼琴(22、23、26);合成器(22、23、28)、鼓編排(22、28)
  • 喬什·考夫曼英語Josh Kaufman (musician) – 電結他(22、26、28)膝上鋼棒結他英語lap steel guitar(22、26)、原音結他、曼陀林(22);口琴(26)
  • 倫敦當代管弦樂團英語London Contemporary Orchestra – 管弦樂(22、26、28)
    • 管弦樂首席 – 加利亞·比森加利夫英語Galya Bisengalieva
    • 指揮 – 羅拔·艾姆斯英語Robert Ames (conductor)
    • 大提琴 – 喬尼·拜爾斯(Jonny Byers)、馬克斯·魯西(Max Ruisi)、奧利弗·科茨(Oliver Coates
    • 低音提琴 – 戴夫·布朗(Dave Brown
    • 中提琴 – 克利夫頓·夏里遜(Clifton Harrison)、馬修·凱特爾(Matthew Kettle)、斯蒂芬妮·埃德蒙森(Stephanie Edmundson)、佐伊·馬修斯(Zoe Matthews
    • 小提琴 – 安娜·奧夫夏尼科娃(Anna Ovsyanikova)、安娜·德布魯因(Anna de Bruin)、安東尼婭·凱塞爾(Antonia Kesel)、查理斯·簡森(Charis Jenson)、夏洛特·里德(Charlotte Reid)、埃洛伊莎-弗勒·索恩(Eloisa-Fleur Thorn)、蓋·巴頓(Guy Button)、娜塔莉·克勞達(Natalie Klouda)、妮可·克雷斯波·奧多諾霍(Nicole Crespo O'Donoghue)、妮可·斯托克斯(Nicole Stokes)、扎拉·本尤尼斯(Zara Benyounes
  • 占士·克里夫切尼亞英語Big Thief – 鼓、敲擊樂器(22、26、28)
  • 克拉麗斯·詹森(Clarice Jensen) – 大提琴(23)
  • 沼田雪·雷斯尼克(Yuki Numata Resnick) – 小提琴(23)
  • Phoebe Bridgers – 聲樂 (23)
  • Jack Antonoff – 原音結他、低音電結他、電結他、琴鍵(24、27、30)魔音琴、敲擊樂器、編排(24、27、30);鼓 (24、27)十二弦原音結他(27)滑音管結他(30)
  • 米基·弗里頓·哈特英語Mikey Freedom Hart – 原音結他(24)鋼片琴、哈蒙德B3(24、30);電結他、滑音管結他、合成器(24、27);低音電結他、踏板鋼結他英語pedal steel(27)中音結他、管風琴(30)、鋼琴、沃利策英語Wurlitzer管風琴(30)
  • 肖恩·哈欽森英語Sean Hutchinson – 鼓、敲擊樂器(24、27、30)
  • 埃文·史密斯(Evan Smith) – 長笛、色士風(24、27、30);合成器(30)
  • 米高·里德爾伯格(Michael Riddleberger) – 敲擊樂器(24、27、30)
  • 科爾·卡門-格林(Cole Kamen-Green) – 小號(24、27)
  • Shellback – 結他、琴鍵、編排(25)
  • 克里斯·特普爾頓 – 聲樂 (26)
  • 馬可·科士打英語Mark Foster (singer) – 和音(27)
  • 托馬斯·巴特萊特英語Doveman – 琴鍵、合成器(28)
  • 埃斯本·林德英語Espen Lind – 低音電結他(29)
  • 弗萊迪·霍爾姆(Freddy Holm) – 多布羅英語dobro、結他、琴鍵(29)
  • 托斯坦·洛夫薩斯英語Torstein Lofthus – 鼓(29)
  • 阿蒙·碧玉倫德英語Amund Bjørklund – 琴鍵(29)
  • 鮑比·霍克(Bobby Hawk) – 弦樂(30)

技術人員

  • Taylor Swift – 執行製作人
  • 蘭迪·美林母帶英語Mastering (audio)
  • 塞爾班·吉尼亞英語Serban Ghenea混音英語Audio mixing (recorded music)(1–21、24、25、27、29、30)
  • 喬納森·勞(Jonathan Low) – 混音、錄音(22、23、25、28、30);工程(23、28)
  • 布萊斯·博登(Bryce Bordone) – 混音工程(1–9、11–21、24、25、27)、混音協助(10、29)
  • 德里克·嘉頓(Derek Garten) – 工程編輯英語Audio editing software(1、2、4–7、9、12、15–17、20、21);聲樂工程(22)
  • 約翰·漢斯(John Hanes) – 工程(10、29)
  • 伊恩·戈爾德 – 工程(11、13)
  • 亞倫·德斯納 – 工程(23、28)、錄音(22、23)
  • 貝拉·布拉斯科(Bella Blasko) – 工程、錄音(23、28)
  • 威爾·麥克萊倫(Will Maclellan) – 工程(23、28)
  • 科爾·卡門-格林 – 工程(24、27)
  • 大衛·哈特(David Hart) – 工程(24、27、30)
  • 埃文·史密斯 – 工程(24、27、30)
  • Jack Antonoff – 工程、錄音(24、27、30)
  • 約翰·魯尼(John Rooney) – 工程、工程協助(24、27、30)
  • 勞拉·西斯克(Laura Sisk) – 工程、錄音(24、27、30)
  • 米高·里德爾伯格 – 工程(24、27、30)
  • 米基·弗里頓·哈特 – 工程(24、27、30)
  • 肖恩·哈欽森 – 工程(24、27、30)
  • 瓊恩·戈蒂埃(Jon Gautier) – 工程(30)
  • 大衛·佩恩(David Payne) – 錄音英語Sou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1、2、5、7、16、20、21)
  • 亞倫·斯特林 – 錄音(3、18)
  • 安迪·湯遜 – 錄音(3、18)
  • 約翰·馬克·納爾遜英語John Mark Nelson – 錄音(3、18)
  • 薩拉·穆爾福德 – 錄音(3、18)
  • 傑克耐夫·李 – 錄音(10)
  • 馬特·比索 – 錄音、編輯(10)
  • 崔維斯·費倫斯(Travis Ference) – 錄音、額外工程(12、15、17);編輯(15)
  • 布奇·沃克 – 錄音(14)
  • 賈斯汀·德里科 – 錄音(15)、額外工程(12、15、17)
  • 邁爾斯·漢森(Miles Hanson) – 錄音(18)
  • 埃爾維拉·安德菲亞德 – 錄音(19)
  • 謝洛美·墨菲(Jeremy Murphy) – 錄音(22、28)
  • 埃斯彭·林德 – 錄音(29)
  • 邁克·哈通(Mike Hartung) – 錄音(29)
  • 克里斯托弗·羅英語Chris Rowe – 聲樂工程
  • 山姆·霍蘭德(Sam Holland) – 聲樂工程(4、8)
  • 羅拔·塞倫斯(Robert Sellens) – 聲樂工程(14、28)
  • 托尼·伯格(Tony Berg) – 聲樂製作(23)
  • 奧斯汀·布朗(Austin Brown) – 編輯、工程協助(1、2、5、7、9、16、20、21)
  • 丹·伯恩斯 – 額外工程(1、2、4、5、7–9、16、20、21)
  • 保羅·米爾科維奇= – 額外工程(12、15、17)
  • 彼得·阿馬托 – 額外工程(15)
  • 丹尼爾·菲卡(Daniel Ficca) – 額外工程(18)
  • 喬什·考夫曼(Josh Kaufman) – 額外工程(26)
  • 傑夫·菲茨柏德烈(Jeff Fitzpatrick) – 工程協助(17)
  • 瓊恩·舍爾(Jon Sher) – 工程協助(24、27、30)
  • 勞倫·馬爾克斯(Lauren Marquez) – 工程協助(24、27、30)
  • 米高·法伊(Michael Fahey) – 工程協助(26)

榜單表現

更多資訊 榜單(2021年–2022年), 最高排名 ...

認證與銷量

更多資訊 地區, 認證 ...

發行歷史

更多資訊 初始發行日期, 版本 ...

註釋

  1. 《紅色 (重製版)》於2021年發行後,原版《紅色》與重錄版的銷量數據在奧地利和德國的排行榜上被合併計算。直到2023年11月,重錄版才被單獨列入排行榜記錄。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