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羊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羊祜
Remove ads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泰山郡南城縣(今山東省新泰市)人。曹魏晚期與西晉早期大臣、作家,一代名將。羊祜出身泰山名門望族羊氏家族,家族人才輩出,東漢名臣蔡邕為其外祖父,他的祖父羊續曾任南陽太守,父親羊衜曾任上黨太守;其胞姊羊徽瑜晉景帝司馬師的皇后,羊祜因此成為武帝司馬炎的堂舅。

快速預覽 羊祜, 國家 ...

生平

年少有才

根據《晉書》所載,羊祜父親羊衜在他十二歲時便過世,此後羊祜事奉叔父羊耽甚孝。羊祜成長後身高約為176公分,容貌敦雅不俗,鬚眉秀長濃密而整潔,又因博學能文、善於談論而聞名,郡將夏侯威賞識其才能,把兄長夏侯霸的女兒嫁給他,羊祜因此亦照顧妻家上下,不因夏侯霸降蜀而避嫌。之後羊祜母親及長兄羊發先後去世,羊祜避隱十餘年,為人愈發溫厚。

曹魏時,羊祜屢次被推舉任地方計吏、州從事、秀才,五府交命等,但羊祜都沒有就任。曹爽曾招羊祜和王沈入府,王沈勸羊祜和他一道入府,羊祜則反而勸說不可輕易事奉別人;之後曹爽失敗被殺,王沈因為是其舊吏而遭免職,事後十分佩服羊祜的識見[1]司馬昭掌政期間,羊祜歷任中書侍郎秘書監、相國從事中郎等官職。司馬炎稱帝後,羊祜深得司馬家信任,於泰始四年二月(268年3月)升任尚書左僕射[2]

出鎮荊州

在晉滅吳的過程中,最初羊祜任荊州都督(269年),掌握荊州晉佔區一帶軍政大權。在此期間羊祜不尚武力,以柔和手段管治,用詭計使駐守石城(今湖北鍾祥市)的兵力退卻,並在統轄地區屯田,加強軍事實力。之後羊祜加封車騎將軍

272年步闡獻西陵城降晉,當時駐守荊州吳占區的陸抗急襲西陵,前往救援的羊祜、徐胤以圍魏救趙計謀分散陸抗兵力,楊肇馳援西陵。然而楊肇在西陵城外遭陸抗伏擊而慘敗,獻城降晉的吳將步闡也被陸抗軍隊擒殺。羊祜也未及攻下江陵就退兵,是為西陵之戰。戰後羊祜遭到彈劾:「祜所統八萬餘人,賊眾不過三萬。祜頓兵江陵,使賊備得設。乃遣楊肇偏軍入險,兵少糧懸,軍人挫衄。背違詔命,無大臣節。可免官,以侯就第」,被左遷平南將軍。

羊祜經此敗戰後小心警慎步步為營,以修築城寨的方式擴大晉的疆土,漢水長江之間皆為晉所有;同時又對吳地軍民施以懷柔信義,不斷動搖吳軍將領的忠誠。他的做法在吳地發揮作用,多位吳軍將領降晉,吳地人民對羊祜心悅誠服,尊敬地稱其為「羊公」,而不稱其名。吳軍統帥陸抗也稱讚羊祜的德行度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3]

Thumb
羊祜戎裝像

咸寧初年,羊祜獲授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得以徵辟屬官;但羊祜因為謙讓,直到患病才開始徵辟屬官,屬官到羊祜死前都未正式到任[4]。羊祜當上征南大將軍後繼續謀劃伐吳,認為要成功必須以水軍從上游順流而下。當時吳國流傳着童謠「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羊祜於是上表推薦益州刺史王濬(小字阿童)留在益州監督軍事,武帝遂加封王濬為龍驤將軍,讓他暗中打造船隻,為伐吳作準備。[5]羊祜訓練軍隊齊備,上表建議武帝乘東吳孫皓殘暴無道、將士離心之機一舉滅吳,武帝深以為然。但晉朝因為遇上秦涼之地剛戰敗,群臣都不贊同此時伐吳,致使計劃再度拖延。[6]

後晉武帝想封羊祜為南城郡侯(領泰山郡的南武陽、牟、南城、梁父、平陽五縣[7]),不過羊祜以漢高祖張良留侯為例,婉拒司馬炎的恩賞只請封鉅平縣侯[8][9]羊祜後來因討吳有功,武帝又想賜爵,羊祜便求得武帝改封羊祜舅表弟蔡襲為關內侯。[10]

壯志未酬

羊祜直至患上重病仍未能伐吳,於是前往洛陽向武帝面陳伐吳之計。武帝再派遣中書令張華前往羊祜府中問計,羊祜力陳晉朝理應乘勢伐吳,以免孫皓死後東吳再有明主。[11]晉咸寧四年十一月辛卯日(278年12月27日)羊祜病情加重,在推舉杜預接替自己後不久去世,享年五十八歲。武帝十分哀傷,追贈羊祜為侍中、太傅;羊祜轄境的百姓紛紛罷市哀悼,連吳軍守邊將士亦為他哭泣。[12]

杜預之後拜鎮南大將軍,不負羊祜舉薦,奇襲西陵,三陳平吳,在其後的滅吳戰爭中擔任西線統帥,計取江陵,招降交、廣。[13]晉朝在羊祜死後兩年終於滅吳,群臣在武帝壽宴上向他祝賀此事,武帝拿着酒爵流淚說:「這是羊太傅的功勞。」於是寫了一篇策文,派員前往祭祀羊祜的廟,告慰羊祜伐吳成功一事;並比照漢朝蕭何的故事,冊封羊祜的夫人。[14]

墮淚碑

羊祜病逝後,襄陽百姓為紀念羊祜,在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峴山建廟立碑,原名為「晉征南大將軍羊公祜之碑」,簡稱「羊公碑」。此後每逢時節,周圍的百姓都會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淚,羊祜的繼任者、西晉名臣杜預因此把它稱作墮淚碑。荊州百姓更避諱羊祜之名,居室稱「門」而不稱「戶」,並把「戶曹」改稱為「辭曹」。[15]墮淚碑現位於湖北省襄陽市

東晉習鑿齒的《襄陽耆舊記》記載了墮淚碑的定名由來。[16]

逸事

  • 羊祜素與王戎及其從弟王衍不睦。羊祜在荊州時曾欲以軍法斬王戎,又謂王衍敗俗傷化。故王戎、王衍時常詆毀羊祜。時人諺語云:「二王當國,羊公無德。」[17]
  • 羊祜在荊州與陸抗對峙期間,二人互相通信問侯對方。陸抗曾經送酒給羊祜,羊祜不多疑直接享用;又陸抗重病,羊祜派人送去良藥,陸抗的部下勸他要小心提防,陸抗服之不疑,並說:「羊祜怎會是下毒害人的人呢!」[18]在二者對抗期間,荊州戰線處於和平狀態,人稱「羊陸之交」。[19]
  • 司馬昭病逝後,羊祜曾與傅玄討論應當恢復自漢文帝以來廢除了的三年服喪之禮,一改漢魏兩代的薄禮之法,若一時難以普及亦應由主君(司馬炎)本人踐行。傅玄則認為古禮已廢除數百年,難以在當時社會重新實行;假如僅由主君實踐,則反而變成「但有父子,無復君臣」而有損三綱之道。羊祜這才打消念頭。[20]
  • 羊祜歷事魏晉二朝,在朝中擔任要職,與主君商討機要,但在事後皆焚燬文件草稿。由於羊祜的謹慎,很多獲他推舉人竟不知受何人推舉。有人對羊祜說他過於縝密,羊祜回應說:「你這是什麼話呢!當進入朝廷時與主君詳加商談,離開後就不能透露實情,我只是害怕做不到君臣之間不能隱密的告誡。要是不能推舉賢明的人、取錄有異能之士,那又豈能無愧於別人說我懂得識別人才呢!況且,在朝廷上被封授官爵,卻在私宅內向推舉之人謝恩,這正是我所不贊同的。」[21]
Remove ads

評價

  • 司馬炎哀悼羊祜的詔書:「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祜,蹈德沖素,思心清遠。始在內職,值登大命,乃心篤誠,左右王事,入綜機密,出統方嶽。」又平吳後策告於羊祜廟:「祜受任南夏,思靜其難,外揚王化,內經廟略,著德推誠,江漢歸心,舉有成資,謀有全策。」
  • 參佐劉儈、趙寅、劉彌、孫勃等進書杜預說:「祜執德沖虛,操尚清遠,德高而體卑,位優而行恭。」
  • 晉孝武太元中,尚書祠部郎荀伯子上表:「故太傅、鉅平侯羊祜明德通賢,國之宗主,勳參佐命,功成平吳。」
  • 《晉書》對羊祜的評價:「(羊公)垂大信於南服,傾吳人於漢渚,江衢如砥,繈袂同歸。而在乎成功弗居,幅巾窮巷,落落焉其有風飆者也。」又贊曰:「漢池西險,吳江左回。羊公恩信,百萬歸來。」

文學

Thumb
羊祜輕裘緩帶圖

羊祜作為作家,又喜愛山水,著述理應很多,而且他長期的政治、軍事生涯,也寫有大量的表、疏等文章。但由於他為人謹慎,很多手稿都被付之一炬,多是他人書籍中的片段,已知他的作品是《老子傳》二卷,文集《羊祜集》二卷。流傳至今的只有《雁賦》、《讓開府表》、《請伐吳表》、《再請伐吳表》等8篇,其中的《讓開府表》可與諸葛亮的《出師表》相提並論。《晉書·羊祜傳》說:「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以「峴山置酒言詠」推論,羊祜應當留有為數不少的詩作,但現今竟無隻言片語留下。他有一句名言:「天下不如意事,恆十居七八」[22]

羊祜死後,荊州人為避祜之名,「戶」改為「門」。

家世

羊祜無子,只有女兒。晉武帝命羊祜兄羊發之子羊暨繼嗣,羊暨以父親已死為由抗命;晉武帝又命羊暨弟羊伊繼嗣,但羊伊以未得生父之命為由不為羊祜服喪,最終仍以本生父為父。[23]太康二年(281年),羊伊的弟弟羊篇獲封為鉅平侯,成為羊祜的繼嗣。

晉孝武帝太元年間,羊發玄孫之子鉅平侯羊法興桓玄黨伏誅,爵除。尚書祠部郎荀伯子上表求為羊祜立嗣,未果。

遊戲作品

註釋

參考書籍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