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翁倩玉
臺灣及日本女歌手及演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翁倩玉(英語:Judy Ongg,日語:ジュディ・オング,1950年1月24日—),又名翁玉惠,生於臺灣臺北市,臺裔日本女歌手、女演員。自小遷居日本東京都世田谷區,也是少數曾登上日本《NHK紅白歌合戰》節目與奪下日本唱片大獎最大獎的華裔歌手。近年在日本於版畫、著作、自創品牌之時裝設計與歌唱演藝事業方面亦見努力。
Remove ads
生平

翁倩玉的祖父翁俊明(1892年-1943年,祖籍廣東的臺灣人)醫師是第一位參與同盟會的台籍人士和抗日台灣人,也是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即臺灣省黨部)第一任主任委員。[1]外祖父劉北鴻是台南地區的大地主,其先祖為清朝舉人。而父親翁炳榮為台灣早期重要的媒體推手。[1]至於兄長翁祖模則是建築師,曾設計教育部體育署體育聯合辦公大樓、宏總亞太財經廣場及台灣高鐵台中站。[1]1951年,翁倩玉1歲時,翁炳榮擔任中國廣播公司駐日本代表,翁倩玉3歲時開始在日本生活。[2]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翁倩玉進了東寶株式會社;翁炳榮給她語言訓練,教她唱中文歌,並且親自作詞。[3]翁倩玉8歲時,進入東京向日葵劇團。翁倩玉11歲時,演出美國與日本合作的電影《大波浪》(The Big Wave,改編自賽珍珠同名短篇小說)[4]。翁倩玉16歲時,跟隨聲樂家松田敏學習聲樂,並在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出版首張單曲《戀ってどんなもの》[5];同年,與中央電影公司簽下電影合約。
1960年代末,翁倩玉以《紅色艷陽》、《悲哀的十字架》等曲在日本流行而受到歡迎,更與昭和圍棋聖吳清源、職業棒球選手王貞治因在日當紅而獲稱為「中華三寶」[6]。1968年,翁倩玉參演台灣電影《小翠》,票房極佳[7]。1972年,翁倩玉以主演電影《真假千金》獲得第1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8]。1973年,翁倩玉轉往CBS/Sony唱片公司發展,並以電影《愛的天地》獲得東南亞電影節特別演技獎[9]。1978年,翁倩玉參演在台灣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新西廂記》,此後專心在日本發展演藝事業。1980年,翁倩玉曾到香港舉辦個人演唱會。1985年,翁倩玉曾短暫往香港發展,剛巧當時香港無綫電視購入了日本電視劇《阿信的故事》於午後劇場播放,翁倩玉就初試啼聲主唱了這個香港版本的粵語主題曲《信》,沒想到這首主題曲播出後大受歡迎,很快便流行起來成為家傳戶曉的勵志歌曲,也成為了翁倩玉在香港的經典作品[10]。
翁倩玉的演藝事業在整個1980年代達到高峰,在香港、日本與台灣均受歡迎。翁氏自二十五歲始正式接觸版畫,後來得拜日本版畫家棟方志功之嫡傳大弟子井上勝江為師[11];後來翁氏的版畫作品獲得了日本美術大展的首獎,是第一位成功在日本演藝界走紅的日籍台裔歌手、演員、藝術家。1992年,翁倩玉與畫廊經紀人鈴木洋樹結婚。1995年,翁倩玉的母親在靜岡縣伊東市八幡野成立「翁倩玉資料館」,收藏翁倩玉由出道至成名後的各項主要獎項、唱片封套、表演衣飾、劇照等等,並對外開放[12]。1998年,翁倩玉與鈴木洋樹因聚少離多,在保持友誼的前提下,雙方同意離婚[13]。1999年,國際因台灣發生921大地震而加以支援,翁氏亦號召日本一線藝人抵台義演募款救災。此後翁倩玉仍然不斷從事版畫創作、服裝設計、以及日本電視劇的演出[14]。2007年,台南縣政府計劃在當地成立翁倩玉資料館暨版畫館。
2012年,翁倩玉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頒發榮譽藝術家頭銜。2025年,翁倩玉繼1980年後相隔45年再次到香港舉行個人演唱會,於7月12日及13日假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舉辦《2025 翁倩玉Judy Ongg Thank You For Your Smile 香港演唱會》[15],亦替無綫電視慈善節目《萬眾同心公益金》獻唱金曲《信》籌款[16]。
Remove ads
演出作品
Remove ads
得獎紀錄
唱片
Remove ads
演唱會
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