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反嘴鷸

鹬科翘嘴鹬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翹嘴鷸
Remove ads

反嘴鷸學名Xenus cinereus),又名翹嘴鷸,為鷸科翹嘴鷸屬下的一個種。是一種小型遷徙性的古北界涉禽物種,也是翹嘴鷸屬(Xenus)中唯一的成員。它的英名(Terek sandpiper)來源於捷列克河,該河流入裏海西部,因為它最早是在該地區被觀察到的。

Thumb
快速預覽 反嘴鷸,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分類學

反嘴鷸在1775年由德國自然學家約翰·安東·居爾登施泰特英語Johann Anton Güldenstädt正式描述並插圖,當時使用的是二名法Scolopax cinerea。他報告稱,他在捷列克河流入裏海的河口處看到了成對繁殖的反嘴鷸。[2] 現在它是唯一被放置在1829年由德國自然學家約翰·雅各布·考普英語Johann Jakob Kaup引入的翹嘴鷸屬Xenus)中的物種。[3][4] 屬名Xenus源自古希臘語xenos,意思是「陌生人」;具體名稱cinereus則來自拉丁語,意為「灰色」,由cinis, cineris即「灰燼」衍生而來。[5] 該物種被認為是單型的,沒有亞種被認可。[4]

鷸科中,Xenus長腳鷸-鷸科-瓣蹼鷸進化枝的一部分,與濱鷸的關係較遠。基於DNA序列差異以及推測的長腳鷸和瓣蹼鷸的化石,這些化石大約來自23至22百萬年前漸新世/中新世邊界,反嘴鷸可能在晚漸新世時期與其親緣分化。鑒於在歐亞大陸發現的該群體的眾多基群化石,反嘴鷸譜系很可能起源於該地區,可能是由於圖爾蓋海在此時期逐漸乾涸而被孤立。[6][7][8]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反嘴鷸的體型略大於磯鷸,長度為22—25 cm(8.7—9.8英寸),其長且向上彎曲的嘴喙——有點像反嘴鷸的,其嘴喙彎曲程度都不如反嘴鷸——使其非常有特色。正如其科學名稱所暗示的,這種涉禽在所有羽毛階段都具有灰色的背部、面部和胸部;一條白色的眉紋可能或多或少顯眼。腹部呈白色,腳呈黃色;基部呈黃色,其餘部分為黑色。

其叫聲為高音哨聲。

分佈與生態

這種鳥類在從芬蘭西伯利亞北部的針葉林中的近水區域繁殖,並在冬季遷徙到非洲東部、南亞澳大利亞的熱帶海岸,通常偏好泥濘區域。它是西歐的稀有迷鳥,尤其是在秋季,有時會在遷徙途中經過馬里亞納群島;而在帕勞,這種遷徙路線較遠的地方,則相當罕見。然而,幾乎每年,且近年來顯然越來越頻繁,會有幾隻鳥偏離路線來到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以及普里比洛夫群島。每隔幾年,個別迷鳥會被記錄在新熱帶界,它們要麼是從非洲遷徙來的,要麼是跟隨北美當地的涉禽南下過冬。這些迷鳥曾被記錄到最南至阿根廷[9][10][11]

反嘴鷸在其範圍內的整體遺傳變異性較低,有一些收縮後擴張的證據。儘管地理上隔離的東歐第聶伯河種群顯示出顯著的遺傳分化。[12]

它以獨特且非常活躍的方式覓食,追逐昆蟲和其他移動的獵物,有時會跑到水邊清洗捕獲物。

它在地面挖出的窩中產下三到四顆蛋。

反嘴鷸喜歡與翻石鷸Arenaria interpres)、小型濱鷸以及鴴屬Charadrius)(但可能不包括斑鴴屬Pluvialis))鳥類為伴;一隻在巴拉蒂里約熱內盧州)的迷鳥被記錄到與一隻斑腹磯鷸Actitis macularius)成雙成對。[11]

這是非歐亞遷移性水鳥協定AEWA)所涵蓋的物種之一。反嘴鷸分佈廣泛且通常數量相當多,IUCN不認為它是受威脅的物種。[13]

圖庫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