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英語:Armor-piercing fin-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縮寫:APFSDS),俗稱「鋼針」,是目前反坦克火炮的主要彈種之一,一般由大口徑滑膛炮發射(英國採用線膛炮發射),脫殼穿甲彈的威力一般也是衡量坦克火炮威力的最重要的標準。[1]



穿甲彈原理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彈一步一步進化而來。
穿甲彈的目的主要是擊穿坦克裝甲,根據基本的物理學知識,截面越小空氣阻力越小,受力面越尖壓強越大,炮彈越細越尖,越容易穿透裝甲。但是坦克炮的口徑是固定的,科學家們想出了用一個和大炮口徑相同的輕質彈托包住又細又長的彈體,出膛之後彈托由於空氣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一詞的由來。為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精度,在彈體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2]
炮彈的動能(威力)決定於速度和質量,為了增加穿甲彈的威力,在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彈體的質量就是增加動能的另一種方式,故而穿甲彈一般由密度較大,較為堅硬,同時耐受高溫的金屬,比如鎢製成。這樣還可以保證彈體在與被打擊裝甲碰撞時不易彎折,碰撞產生的熱能不會降低彈體的強度。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線膛炮和滑膛炮上有不同的使用表現:
Remove ads
設計
目前較為廣泛採用的材料都是密度大的材料:
- 貧鈾合金的密度更大,且具有自銳性(撞擊過程中通過絕熱剪切帶保持尖銳),是更為理想的材料。貧鈾撞擊產生的粉塵更有自燃性,可以提供額外傷害。
- 鎢合金的密度、韌性、硬度都和貧鈾合金類似,但由於形變方式的不同,其形成的孔洞更大、穿深也更小(所謂「不自銳」)。[4]南韓等國現在通過特別的熱處理技術,精確控制金屬晶粒結構的分離,[5][6]從而給鎢合金彈提供了自銳性,穿深增加8–16%,衝擊韌性增加300%。[7][8][9][10]
由於使用貧鈾的貧化鈾彈在擊中目標後會產生大量高溫並帶有毒性(貧鈾對生物體毒性基本來自於鈾元素本身的化學性質,而非其放射性)的粉塵,對自然環境造成不可逆損害,倍受人道主義人士的譴責,雖然多國有生產,但僅有美國實際使用在戰場。實際上鎢合金的粉塵也有不小的毒性。[11][12]一個更大的原因是鎢比貧鈾更便宜也更容易得到。
相關條目
參考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