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聯合國軍

支援韓國的多國聯合部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联合国军
Remove ads

聯合國軍,或稱聯合國軍司令部,是韓戰爆發後支援大韓民國政府的多國聯合部隊,依據1950年7月7日通過的聯合國安理會84號決議[1],由美國英國等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中華民國瑞典印度丹麥挪威意大利6個國家為聯合國軍提供軍醫或醫療船。聯合國軍司令部是依據聯合國安理會84號決議使用聯合國旗幟[2]

快速預覽 聯合國軍United Nations Command 유엔사령부, 存在時期 ...
Thumb
位於南韓首爾龍山基地的聯合國軍司令部兼韓美聯合司令部,2009年

需要注意的是,1950年成立的「聯合國軍」與1948年設立、在韓戰期間仍為非武裝組織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無關,兩者在性質與指揮體系上也存在顯著差異。「聯合國軍」實際上是由美國主導的多國部隊。聯合國曾多次在中文媒體明確表示,「聯合國軍」並不受聯合國秘書長領導,其戰鬥報告也未定期提交給聯合國機構[2][3][4][5][6][7]。不過在戰爭初期,美國曾以代表身份向安理會提交過少量簡要通報審議,但非系統性戰報[8][9][10][11]

相比之下,聯合國維和部隊則完全由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並由秘書長領導。聯合國維和行動最早建立下屬武裝單位是在1956年蘇彝士運河危機期間,當時設立了第一支具實質軍事功能的聯合國緊急部隊英語United Nations Emergency Force。聯合國本身並無常備軍隊或警隊,而是依據各次維和任務的具體需要,從會員國中臨時徵集軍人、警察和文職人員[12][13][14]

197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3390號決議,呼籲解散聯合國軍[註 1][15]。但至今尚未簽署和平協定,聯合國軍司令部亦存續至今。

1978年韓美聯合軍司令部成立後,南韓國軍前線部隊的任務由聯合國軍司令部移交給韓美聯軍司令部管轄,但聯合國軍司令部並未隨之撤銷。目前,聯合國軍總司令職務由韓美聯合軍司令部司令兼任[16]

Remove ads

歷史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南韓國軍不斷敗退[17]。7月7日,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建議聯合國會員國對大韓民國政府提供支援以擊退「北朝鮮軍隊」的攻擊;當時只有大韓民國政府獲得聯合國承認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府」,亦使聯合國否認半島北方的北韓政權朝鮮人民軍之合法性。當日,聯合國安理會84號決議獲得通過,該決議建議參戰各國將部隊提供給美國主持的「聯合國軍司令部」(United Nations Command),並要求美國指派該部隊的司令官,聯合國亦要求美國向安理會報告聯合國軍的行動[18][19][11]。8日,杜魯門任命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聯合國軍」正式建立。

參加聯合國軍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埃塞俄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以及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印度5個國家的醫療隊。當時的南韓部隊也受聯合國軍指揮,而中華民國亦參與了部分聯合國軍戰俘營的管理工作[20][21]

由於聯合國將聯合國軍的指揮權交給美國,因此戰局實際由美軍掌握。美軍最初作戰目的是將「北朝鮮軍隊」(朝鮮人民軍)擊退至北緯38度線以北,然而在確定中蘇不介入的前提下可一定程度越過北緯38度線作戰;隨着9月中旬仁川登陸的順利進行,改為協助李承晚為首的大韓民國政府武力統一朝鮮半島,並於10月越過北緯38度線作戰,韓戰進一步擴大,終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

1953年7月27日22時,北韓人民軍及中國人民志願軍一方與聯合國軍一方簽定《朝鮮停戰協定》,大韓民國一方因李承晚的反對未參與簽訂協定,但事後遵循了協定。協議規定以三八度線附近雙方實際控制的南北各兩公里寬之範圍設立非軍事區韓戰就此結束。1957年,隨着遠東司令部英語Far East Command (United States)廢除,聯合國軍司令部從東京移至漢城(今首爾);同時,在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基地成立了「聯合國軍後方司令部英語United Nations Command–Rear」,直到2007年遷至橫田飛行場,且在日本有七個基地被指定為其設施。[22]

197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3390號決議,期望美國能依照其預期在隔年解散「聯合國軍司令部」。其中美國日本起草的決議A部分要求「所有直接有關各方」就取代停戰協定的安排進行談判,「以期聯合國軍司令部能在達成維持停戰協定的安排時同時解散」;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起草的決議B部分要求停止對北韓的「外國干涉」,並呼籲「停戰協定的實際當事各方」「在解散『聯合國軍司令部』和撤出打着聯合國旗幟駐在南朝鮮的一切外國軍隊的情況下」以一項和平協定來取代停戰協定;決議A、B部分被同時通過[15]。但至今尚未簽署和平協定,聯合國軍司令部也未撤銷[15]。1978年,韓美聯合軍司令部成立,使大韓民國國軍前線部隊的任務由聯合國軍司令部移交給韓美聯合司令部管轄[23];依據法律,韓美聯合司令部的司令由駐韓美軍司令兼任,副司令則為南韓陸軍的四星上將[24]

1994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在給北韓外交部長的一封信中寫道:「安理會並未將聯合國軍司令部設立為其管轄的附屬機構,而只是建議設立這樣一個司令部,並明確其受美國管轄。因此,解散聯合國軍司令部不屬於任何聯合國機構的責任,而是屬於美國政府的職權範圍。」[25]

1994年,南韓國軍的平時指揮權向南韓方面移交[26]。而南韓原定在2015年12月接管韓軍的戰時作戰指揮權[27];但在2014年10月,時任南韓國防部長韓民求宣布這一期限將後延到2020年代中期[28]

2010年6月25日起,聯合國曾多次在其官網和官方新浪微博中稱:「由安理會第84號決議授權成立的國際部隊並不是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這支部隊並不是在秘書長的權力之下,而是在美國的統一指揮下。關於其在戰鬥時期中行動的報告並未提交給聯合國的任何機構。[2]這是在蘇聯為抗議中國的代表權問題而缺席安理會時採取的一個強制行動。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開始與北朝鮮並肩作戰,抗擊『聯合國軍』。[3][4]1975年,聯大通過第3390號決議,要求解散『聯合國軍司令部』。」[5][6][7],但聯合國軍戰鬥時期中行動的報告曾提交過聯合國安理會[8][9][10][11]

2017年7月1日,北韓維護和平全國民族委員會發言人在首爾成立聯合國軍司令部60周年時發表談話,要求美國解散駐南韓的聯合國軍司令部[29],美方不予回應。

2023年11月14日,南韓國防部長官申源湜和美國國防部長勞萊·柯士甸等17個成員國代表在首爾龍山區的國防部大樓舉行首次南韓和聯合國軍司令部國防部長會議。南韓和聯合國軍司令部17個成員國宣布,朝鮮半島若再次發生威脅南韓安全的敵對行為或武力攻擊,各國將攜手應對。[30]

2024年10月14日,聯合國和平行動部戰略宣傳股主管尼克·伯恩巴克稱「聯合國沒有自己的常備軍隊或警察部隊,但會根據每次行動的具體需求請會員國派遣軍事和警察人員。」[12][13][14]

Remove ads

兵力

Thumb
參與韓戰的埃塞俄比亞帝國士兵,1953年
Thumb
參加韓戰的澳洲陸軍士兵,1952年
Thumb
參加韓戰的盧森堡士兵,1953年

韓戰期間,美國出兵居第一位,兵力達30多萬人[31];英國居第二位,兵力超過1.4萬人;加拿大居第三位,兵力達6,100多人;土耳其居第四位,兵力達5,400多人。據統計,韓戰期間,聯合國方和南韓平民共死亡6萬8,833人,負傷10萬4,453人,被俘2,970人,失蹤4萬267人[a]

美國在韓戰中戰場兵力最多時達30萬2,483人;動用了其陸軍兵力的三分之一,海軍兵力的一半,出動各種艦艇210艘,海軍航空兵的作戰飛機383架;空軍兵力的五分之一,先後出動各種飛機數萬架次,戰場上飛機最多時達1,700多架[32]。參戰的美軍精銳部隊有第1騎兵師,「美利堅之劍」第1海軍陸戰師,「滴漏器師」第7步兵師,「王牌飛行隊」空軍第4聯隊英語4th Fighter Wing等王牌部隊。韓戰老兵紀念碑上刻的數字:死亡5萬4246人,負傷10萬3,284人,被俘7,140人,失蹤8,177人。但美國國防部於2000年宣布韓戰中美軍陣亡士兵的統計數字存在重大失誤:實際陣亡人數應為3萬6,940人(原數字包括了戰區內死亡、非戰鬥原因死亡和戰區外死亡人數[33][34]。美國「韓戰老兵紀念碑」和《大英百科全書》上都使用了錯誤的統計數字[35]。據此整個韓戰期間,美軍傷亡超過15萬人。

英國在韓戰期間共投入兵力1萬4,198人[36]。先後有陸軍第2旅、28旅、29旅,海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艦艇21艘、飛機80架。其中第27旅榴彈炮營、英軍第28旅的「皇家蘇格蘭團」第1營、英軍第29旅的「告羅士打營」和「皇家坦克營」四支成建制的部隊在戰鬥中蒙受嚴重傷亡[37][與來源不符]

法國於1950年7月22日派遣一艘驅逐艦前往北韓,加入「聯合國軍」海軍行列。8月25日,又組建1個獨立營,隊名為「聯合國軍法國營法語Bataillon français de l'ONU」,全營1,065名官兵。比利時於1951年1月31日派一個步兵營入朝,隸屬於美軍第1軍指揮。土耳其投入1個步兵旅,開始配屬在美軍第9軍,後來配屬在美軍第1軍的序列中。泰國原定出動1個團,實際上僅出動21團1個步兵營及2艘小型巡防艦、1艘支援艦、1個空中運輸中隊[38]

更多資訊 各國投入兵力概況, 國家 ...
Remove ads

歷任總司令

1978年11月7日起由韓美聯合司令部兼轄

更多資訊 圖片, 姓名 ...
Remove ads

紀念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