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國政府
政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簡稱「聯合王國政府」或「英國政府」、「英皇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英皇陛下政府」(英語:His Majesty's Government),當君主為女性時稱為「女皇陛下政府」(英語: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又稱「英廷」[註 1],是英國的中央行政機關[5]。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英國君主,並在樞密院建議下行駛權力;實際上,大部份職權歸由首相及內閣行駛或建議行駛,或由內閣大臣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6]。在議會主權的原則下,政府須依賴國會制定法律及徵稅撥款,首相及內閣亦須獲下議院問責及信任方可施政[7]。
英國首相是英皇陛下政府的首腦,負責領導政府施政並揀選其他內閣成員。內閣是英國政府中最高層的決策機關,由首相、內閣大臣及其他重要國務大臣組成[5][8]。按照慣例,英國君主會任命一名能夠獲得下議院多數議員支持的政黨黨魁,出任首相並籌組政府,而該人選通常為下議院第一大黨或多數聯盟的領袖[8]。
Remove ads
權力
英國君主是聯合王國的國家元首,但並非政府首腦。實際上,君主依慣例不會直接參與管治國家的政事,並保持政治中立。然而,作為國家主權的象徵,君主(即「官方」)所擁有的權威,仍然是現代政府行使行政權力的根源。
除了明確規定於法律的權力外,君主亦擁有一系列的特定權力,統稱為君主特權。這些權力涵蓋範圍廣泛,包括發放或撤銷護照的權力,以至宣戰的權力。根據長久以來的憲政慣例,大部分君主特權已由政府大臣或其他官員代為行使,且無須獲得國會額外批准。
此外,英國首相每週均會與君主會面一次。會面內容屬機密,但雙方討論通常涉及政府及政治事務,而君主具備向首相作出建議、褒獎權及警告的權利及責任。然而,這些意見並無約束力,最終君主必須遵從及支持政府的決策[10][11][12]。
君主特權的範圍,包括但不限於:
雖然君主特權的具體範圍從未有正式文件詳細列明,但英國政府曾於2003年10月公布上述權力清單,以提高透明度,因為部分由君主名義行使的權力屬於君主特權的一部分[13]。然而,君主特權的完整範圍從未完全明確界定,因為許多權力源自古代習俗及專制君主時期,並隨後因憲制發展而有所變更。
英國政府擁有廣泛的行政權力,主要源自國會法令授予的法定權力、以及普通法下保留的君主特權及其他特權[14]。按照議會至上的原則,政府所擁有及行駛權力受國會限制及監督[15]。與此同時,政府行駛公權力會受到嚴格的法律和制度約束,包括憲法慣例、成文法、人權法和程序公義等[16]。此外,普通民眾可以在英國各地法院透過司法覆核機制,確保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憲性[17]。
架構
根據憲法慣例,政府部長通常必須是上議院或下議院的議員,以便在所屬議事廳內向國會問責,接受議員質詢及向其報告重要決策。在特殊情況下,首相會選擇委任並非議員的人士擔任部長,並通過任命他們為上議院議員[18]。
政治任命的部長可分為三類:內閣大臣、國務大臣及政務次官。內閣大臣通常由出身於下議院的國會議員擔任,負責掌管各個內閣部門,擬定政策方向及作政治決定[19]。國務大臣及政務次官類似於其他國家的副部長及助理部長,協助所屬的內閣大臣進行決策,負責統籌特定政策範籌。
截至2024年,英國政府聘用約51.3萬名公務員和其他職員[21],分佈於24個內閣部門及其轄下行政機構。此外,政府亦設有20個非內閣部門專司其他範疇的額外職能[22]。
工作地點
下級政府
自1999年起,英國政府的部份職能已下放予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的民選政府及議會。三個構成國的政府不屬於英國政府的一部分,而是直接向所屬國的議會及人民負責。相比之下,英格蘭則未有權力下放的政府。
英國各部分由最多三層的地方政府組成,而某些地方則合併成單一管理區,交由一個地方機構管理。地方議會擁有有限權力向當地居民及企業徵稅,並負責提供市政服務和管理公共設施,受房屋社區及地方政府部監督及支援。中央政府亦會通過撥款向地區施加影響力。
另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