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燏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燏棻
Remove ads

wat6fan1音同「wat6芬」,1840年—1906年),字芸楣,亦作雲眉,安徽泗州(今泗縣)人,原籍浙江蕭山,清末大臣,淮系官僚。

快速預覽 胡燏棻, 籍貫 ...

生平

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選庶吉士。1877年散館外放廣西靈川縣知縣,未上任,捐納為道員,補天津道,入李鴻章幕府,督辦糧草。光緒十七年(1891年)出任廣西按察使,賜頭品服。1894年調中央。同年爆發甲午戰爭淮軍潰退入關,胡燏棻單騎宣諭,遣散潰兵。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決定採納德國人漢納根(Hanneken)的建議,編練新式軍隊。命漢納根與胡燏棻共同辦理編練新軍事宜。漢納根本人建議採用西式武器,加練新軍十萬,全都用新法訓練。這個建議遭李鴻章和胡燏棻反對。[1]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一月,胡燏棻開始招募壯丁,在天津馬廠編練新軍3營,並聘請漢納根擔任教官。光緒二十一年九月初,因馬廠營房不敷應用而移駐小站(天津東南70里的新農鎮),編制十營,號定武軍,最初有歩隊三千人,砲隊一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工程隊五百人。小站練兵自此始。光緒二十一年十月,胡燏棻奉調出任津蘆鐵路督辦,由袁世凱接統定武軍,袁再加以擴充以成新建陸軍,成為日後北洋軍閥的前身。

1897年11月,胡燏棻令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北洋大學堂遷出,遷至山海關獨立辦學[2]

胡燏棻又上書變法,條列十事:開鐵路、造鈔幣、制機器、開礦產、折南漕、減兵額、創郵政、練陸軍、整海軍、設學堂。當年朝廷定議造津蘆鐵路,自天津至北京盧溝橋,命燏棻充督辦。又任順天府府尹,疏請展京西支路,盧溝橋至門頭溝,便運煤。1897年任關內外鐵路督辦。1899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以談洋務著稱。次年,義和團入京,指為通敵,欲殺之,逃跑而免。後歷任刑部、禮部、郵傳部侍郎。1906年病逝。予天津建祠。

Remove ads

家庭

祖胡壽甡,父胡豫。有子胡同林[3]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42》,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