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腹絞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腹絞痛(英語:abdominal angina)是指因流向腹腔動脈、腸繫膜上動脈、腸繫膜下動脈或周圍器官的血流減少導致的進食後腹痛[1]。徵狀包括腹痛、體重減輕、腹瀉、噁心、嘔吐,以及因進食引發疼痛而產生的厭食。
消化道依賴腹腔動脈、腸繫膜上動脈及腸繫膜下動脈供血,當這些動脈阻塞或狹窄,無法提供充足血流時就會引發腹絞痛。性別、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其風險因素。
腸絞痛的診斷須經影像學檢查證實存在血管狹窄性病變。鑑別診斷需涵蓋胃食管反流病、食物不耐症、便秘、胰腺炎、腹腔膿腫、闌尾炎、腸易激綜合症、胃腸炎、肝炎與胃腸道炎症等疾病。慢性腸繫膜缺血需通過手術重建血運和治療,具體治療手段包括血管支架置入、主動脈動脈內膜切除和動脈搭橋。
腹絞痛從徵狀出現到接受治療通常存在約一年的延遲,常引發營養不良或腸梗塞等併發症。該病在女性中更為常見,男女患病比例為3:1,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1918年,Baccelli醫生首次將腹絞痛描述為進食後出現的下腹部疼痛。
- Cademartiri et al. 2004,第969頁.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