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南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南市竹篙厝第四期市地重劃區、簡稱四期重劃區,其名稱意為名自「東區竹篙厝段主要計劃」內由臺南省轄市第四次規劃的公辦市地重劃區。
沿革
臺南市四期重劃區位於臺南市中心東南郊,在1970年代以前僅有竹篙厝聚落與農田、農業改良場、南臺南貨運站等機關,並有糖業鐵路關廟線穿越。糖鐵在重劃前夕已停駛並隨之拆除。
計劃地區範圍為縱貫線鐵路東側,林森路南側,富強路(今東門路)與仁和路西側及生產路北側所圍範圍。[1]重劃後提供建築面積248公頃,無償取得公共設施用地面56公頃,另新闢道路、地下排水道、機關綠地。辦理時程由1976年2月起至1977年8月止。[2]1979年,東區區公所由原臺南縣知事官邸遷至四期重劃區現址。
本重劃區屬原為疏散原臺南市中心人口(今中西區一帶)的「臺南市東區竹篙厝段主要計劃」之一,面積550.8公頃、佔臺南市東區約26%,時計劃至2001年人口為50,000人。後為滿足人口遷入,新設代國小57(崇學國小)、58(崇明國小)兩所、國中49(崇明國中)一所。
相關計劃道路
地標
- 東區區公所
-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
-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
- 林森車站 - 鐵路地下化後預定設立之通勤車站。
相關條目
- 德高厝:為竹篙厝在乾隆年間與現在所使用的名稱。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