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u-33戰鬥機

俄产战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u-33戰鬥機
Remove ads

Su-33(又稱為蘇愷33,簡稱:蘇-33,俄文:Су-33,拉丁字母轉寫Su-33)是一架由俄羅斯蘇霍伊公司所開發生產的單座多用途艦載機。由於Su-33是由Su-27戰鬥機所衍生出來的艦載機種之一,因此延續了Su-27的北約代號,被稱為側衛D型Flanker-D)。蘇愷-33於1987年8月17日首次飛行。在戰機世代上為第四代戰機,主要部署於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

快速預覽 蘇-33Су-33 北約代號: 側衛-D(Flanker-D), 概觀 ...
Remove ads

發展歷史

Thumb
導彈掛架
Thumb
駕駛艙

測試機

Su-33原本軍方代號為Su-27K(K指海軍型),蘇霍伊開發代號 T-10K。第一架原型機 T-10K-1 (編號藍色 37)由Viktor Pugachyov駕駛,於1987年8月17日在烏克蘭尼特卡(NITKA)基地進行首飛。第二次試飛為同年12月22日[1],同樣在 NITKA基地進行。NITKA基地是蘇聯艦載機試驗平台所在,包括Su-27K及MiG-29K等艦載機都在此處進行滑躍板起飛驗證,飛行員同樣會在此地練習着艦降落練習。

正式量產

Thumb
2007航空展的Su-33後部
Thumb
Su-33 準備從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起飛,攝於2008年於巴倫支海
Thumb
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的蘇-33,攝於2016年。

1990年代由於蘇聯解體,繼承蘇聯的俄羅斯初期財政拮据,Su-27K量產型訂單被降至24架。此時因為俄羅斯無法支撐航空母艦的花費,已生產的數架Su-27K只能充當陸基戰機使用。

1995年12月至1996年3月之間,庫茲涅佐夫號前往地中海執行遠航訓練時,艦上搭載兩架Su-25UTG、9架K-27和13架Su-27K。然而其正式服役是在1998年8月31日,由第279艦載戰鬥機團操作並正式更名為為Su-33。俄羅斯海軍目前仍有19架Su-33正在服役,目前已經規劃由米格-29K取代。

其他改型

Su-33戰鬥機有一個非常相似的產品,那就是後來的中國殲-15,但並非蘇聯時代提供給中國的,而且因為自俄羅斯手中購買的計劃沒有實現,中國雖然開始了建立航母部隊的計劃,但並不知道俄羅斯版本Su-33的詳細資訊。中國人於是借道從烏克蘭取得一架原型機從頭開始重新研究,推出自己規格的產品。

同樣地,Su-33戰鬥機曾存在的出口的規劃中,還有一個另外的買家,那就是印度海軍,原本亦打算將海外的版本稱作Su-33K出口給印度,印度人雖然作為潛在的買家之一,但最後也不了了之。印度後來購買了米格系列。

2001年,在俄羅斯方面的質疑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取道自烏克蘭,以報廢武器的方式取得T-10K-7原型機仿製,並分頭單獨花了十多年研製改良,也使得該機型成為現代化戰鬥機,即中國第一款艦載機殲-15以及其改進版本。而此時的俄方則準備將服役多年的年邁Su-33退役了,雖然俄羅斯將不再延續Su-33的地位,但是中國海軍則會以自行改造的仿製品繼續研製此系列。殲-15更進化出彈射版本J-15T,真正的實現「滿油滿彈」出擊,可適應未來彈射航母為主的作戰。解放軍並表示新航母上也不會淘汰殲-15,而會與新型艦載機並行使用,延壽服役。[2]

Remove ads

最新改型

Su-33UB(原本型號 Su-27KUB, "Korabelny Uchebno-Boevo")做為雙座訓練型開發。[3],於1999年5月首次飛行。和Su-33相比,比較顯著的改進包括重新設計的前機身、前緣縫翼, 較大的機翼及尾翼[4]

使用國

效能

基本資訊

  • 機組:一位

效能

武器

  • 1具GSh-30-130毫米機炮
  • 12個武器掛點,最大武器荷載6,500公斤(14,300磅)

各國現役艦載戰鬥機比較

更多資訊 Su-33, MiG-29К ...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新世紀福音戰士[9]

參見

相關開發

類似型號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