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皇道

香港街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皇道map
Remove ads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銅鑼灣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道路名稱的「英皇」指英國國王佐治五世

快速預覽 King's Road 英皇道, 命名日期 ...
Thumb
英皇道的東面終點夜景,近太安樓
Thumb
英皇道近模範邨
Thumb
英皇道近電照街
Thumb
英皇道近啟基學校(港島)
Thumb
英皇道夜景,近新都城大廈
Thumb
英皇道近北角道
Thumb
英皇道近炮台山站A出口的路段
Thumb
英皇道近北角城中心
Thumb
英皇道連接高士威道的西面起點,前方為英皇道2號鴻安大廈,右面的道路為天后廟道
Thumb
北角英皇道近糖水道向西望,前方為駛向西灣河電車廠的120號電車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也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Remove ads

歷史

1840年代香港開埠初期,香港政府已開始修建一條道路沿海岸線連接銅鑼灣西灣河的道路,現時電氣道以東的英皇道路段便是當年該條道路的一部份。到了1880年代,因應太古公司開發鰂魚涌成為工業區,便把該道路擴闊,並命名為「筲箕灣道[1]。不過,當時的「筲箕灣道」只是一條狹窄的泥路。

到了1934年,當時香港輔政司修頓建議開拓一條100呎闊的新路取代舊路,而開山所得的泥石,用作七姊妹填海工程。1935年6月21日,道路正式落成,為紀念英國時任國王佐治五世登基25週年銀禧英語Silver Jubilee大典,便將道路命名為「英皇道」。英皇道通車後,香港電車便從只能鋪設單軌的電氣道改行鋪設了雙軌的英皇道。其後,英皇道兩旁逐步發展,成為北角一帶最繁盛的道路。

香港日治時期,英皇道被改名為「豐國通」。

1980年,為改善港島東區擠塞的交通,政府把電氣道渣華道改為單程東行,英皇道主要供西行車輛使用,而渣華道以西的一段東行線則只准巴士電車和前往沿途地點的車輛使用,而英皇道亦為港鐵港島線管道之一。隨着康山發展和康山道建成,英皇道康山段改為只向東行。

大約於1993至1994年,政府曾經把整條英皇道重新鋪設,並改善部分路口、電車站及地底設施等。

Remove ads

交滙道路(西至東)

Thumb
艇街

事故

北角學校巴士俯衝事故

2018年12月10日,一部校巴於當日下午1時50分左右,停泊於北角長康街近北角衛理小學舊校舍門外,疑因司機未拉手掣或機件問題向下溜前,並橫越英皇道及俯衝進入熙和街,至撞到璇宮大廈入口處後才停下,事故造成至少4死11傷。

巴士起火

2023年12月5日下午1時許,一輛往藍灣半島的城巴82號線巴士沿英皇道東行駛到太古坊濱海街對開時,車尾引擎突然冒出濃煙並隨後起火,現場冒出大量濃煙[2]。消防接報到場並在1時57分將火救熄,事件中無人受傷。[3]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