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范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范坦(?—?),伯履[1]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北宋戶部侍郎淮南東路江南西路安撫使,過身時六十二歲[2]。其曾祖父乃振武軍節度使范雍,祖父為范宗傑兵部員外郎史館直學士陝西轉運使,其父范子奇曆任鄭州知州慶州知州環慶路安撫使[3]

生平

范坦以父蔭為開封府推官金部司員外郎大理少卿,之後改為左司員外郎。曾因陪伴西夏使者應酬答對合旨而賜為進士及暫行代理起居舍人。另外出使西遼後回報備有語錄獻上,宋徽宗趙佶閱讀後稱讚其語錄,被付任鴻臚寺,及命令之後所有出使者將語錄視之為規格。再升遷殿中監及開封府知府。之後再次被委派出使西遼,但范坦認為當時流行對邊防提出意見及謀策,不是時候遣使窺伺敵人,而辭退此行。趙佶不滿范坦辭退而貶為舒州團練副使,稍後恢復為集賢殿修撰江寧府府知二州知州[4]。趙佶大觀二年(即公元1108年),范坦作洪州知州其間曾負責重建滕王閣

大觀三年,范坦被召為戶部侍郎,討論當十錢夾錫錢(趙佶在位年間,時為宰相蔡京奏請鑄造的一種銅錫合金貨幣,但因銅的成色低,百姓常常拒用)之弊。因方便照顧雙親而請外當河陽縣知縣。之後趙佶認為夾錫錢比當十錢更多壞處,所以當范坦請奏之時,趙佶立即准奏。[5]

政和初年,恢復為戶部侍郎,遂將當十錢改為當三錢、停止淮鹽進入東北、將諸州官地恢復耕作,用以充實糧倉,控制物價。范坦又上疏認為戶部收入有限,但用則無窮。如今有八十名節度使,而留後刺史有數千人,都並非從軍所立的功勞得到,適宜將其俸祿減半,及裁減一切沒有作為的。而當時議論都認為此事恰當。[6][7]

其後張商英接替蔡京為宰相,而范坦之意見多與張商英相同。但張商英被貶之後,就有搖言議論范坦協助張商英匱竭之說(《國語‧周語中》:「官不易方,而財不匱竭。」),另外又議論范坦對官地恢復耕作、改常平法、廢元符令及罷夾錫錢之罪,最後被貶往黃州作團練副使及安置韶州。赦罪之後,復任徽猷閣待制[8]

另外范坦亦有寫畫,善於繪畫創作山水。其筆法學關同李成,描繪花鳥幾近相似。當時宣和御府所內藏有其畫作六幅,分別為《太上渡關圖》一幅、《寫李成江山梵剎圖》四幅及《寫徐崇嗣杏花對果圖》一幅。[9]

另外范坦有一作品《雪山樓觀圖》,到現今仍然存世。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