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謬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謬沙[1][2](緬甸語:မြို့စား)是古代緬甸王室和貴族的高級頭銜和職位。根據王朝時期的不同,存在不同類型的謬沙。一些謬沙擁有廣泛的行政權力,而另一些謬沙只擁有名義上的頭銜並擁有在其領土內徵稅的權利,但沒有政治權力。在果敢地區歷史上被譯為「茅扎」[3][4]。

歷史
君主擁有絕對權力,掌控着王國的一切,君主之下的皇后、王子、公主、王親、貴族、大臣、朝廷官員則佔有代表特定地區的城鎮,並收取城鎮或村莊的稅收。[5][6]

自蒲甘王朝以來,每個王室成員都獲得了「謬沙」的頭銜,字面意思是「食邑者」或「城主」,可能等價於西方「公爵」的頭銜。每個王室成員都被授予至少一塊領土的所有權,他們主要通過各自的領地獲得認證。例如,緬甸最後一位國王錫袍國王因其王儲時期的封地錫袍(位於撣邦,今譯「昔卜」)而聞名。[7][8][9]
在貢榜王朝時期,第四級的王后被稱為「謬沙彌巴雅」(「鎮主之後」)或「育瓦沙彌巴雅」(「村主之後」)。他們擁有特定城鎮或村莊的所有權,並通過其財產的名稱來識別。例如,擁有Tharazein的女王被稱為Tharazein Mibaya。[10]
根據等級,王室和貴族必須擁有城鎮。君主的幼子以及初級官員和不知名貴族在村莊一級擁有土地。謬沙的頭銜並非王室和宮廷官員獨有;受寵的宮廷藝人或僕人(如宮廷女官)也可以擁有。例如,蘇帕雅萊王后的宮廷女官欽盛被授予德瓦貢村的封地。同樣,宮廷舞者因多瑪黎被授予因多的作為其封地。
撣邦是緬甸君主的附庸國,因此撣邦並未正式使用「謬沙」頭銜。相反,撣邦酋長有三個公認的等級,得到了緬甸國王和後來的英國政府的認可:一是紹帕(撣語中意為國王),二是謬沙,三是桂昆木(銀稅長官)。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