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杜茲伯國
神聖羅馬帝國伯國(1342–171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華杜茲伯國(德語:Grafschaft Vaduz)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伯國,其首府為華杜茲鎮,現位於列支敦士登親王國境內。
Remove ads
地理
華杜茲伯國位於施倫堡領地以南,其範圍與現今列支敦士登的高地選區相當。該領地涵蓋了現今的巴爾策斯、普蘭肯、沙恩、特里森、特里森貝格和華杜茲[1]。
歷史
1342年,華杜茲伯國從韋爾登堡伯國分割而成[2],首任伯爵為哈特曼三世·馮·韋爾登貝格-薩根斯[3][4]。1392年,韋爾登堡伯爵家族的統治結束,四年後,即1396年,華杜茲伯國獲得帝國直轄領地位。1416年,華杜茲伯爵家族絕嗣後,該領地成為布蘭迪斯男爵的封地,並由其統治至1507年,之後轉由蘇爾茨伯爵掌控,並進一步收購了北方毗鄰的舍倫貝格領地[5]。
1507年,華杜茲伯國轉由蘇爾茨伯爵掌控,並進一步收購了北方毗鄰的施倫堡領地。1613年,兩個領地被共同出售給霍恩埃姆斯伯爵。然而,由於費迪南·卡爾·馮·霍恩埃姆斯(1650年–1686年)濫用職權,發動大規模的獵巫運動,並非法侵佔被處決者的財產,1681年5月12日,神聖羅馬帝國對費迪南·卡爾啟動帝國執行,並委託肯普滕采邑修道院長魯珀特·馮·博得曼負責執行[6]。1684年,費迪南·卡爾應皇帝利奧波德一世之命被捕。1684年6月22日,帝國宮廷法院正式剝奪其統治權,並命令其家族歸還非法沒收的財產給受害者家屬[7]。
兩片領地被轉交給他的弟弟雅各布·漢尼拔三世·馮·霍恩埃姆斯。然而,由於霍恩埃姆斯家族負債累累,無力償還賠款,1692年皇帝對兩塊領地進行強制管理,雅各布·漢尼拔三世被剝奪了所有處置權,負責人仍由肯普滕采邑修道院長擔任。最終,在對受害者家屬及其他債權人施壓後,他們同意放棄一半的賠償請求。1699年,施倫堡領地以115,000古爾登售予列支敦士登親王約翰·亞當一世。經過漫長談判後,1712年,華杜茲伯國也以290,000古爾登售予列支敦士登親王[8][9]。
列支敦士登王朝作為富有且具影響力的王室,長期尋求獲得帝國直屬領,以滿足晉升為帝國親王的條件。他們的夙願最終於查理六世時期實現,1719年1月23日,皇帝正式批准將這兩塊領地合併,成為今日的列支敦士登親王國[10]。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