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列星頓大道-63街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列星頓大道-63街車站(英語:Lexington Avenue–63rd Street station),曾名「列星頓大道車站」(英語:Lexington Avenue station)[4],是美國紐約地鐵一個位於曼哈頓萊諾克斯山的跨月台轉車站,由IND和BMT63街線共用。車站位於列星頓大道和63街交界,設有F線(任何時候停站)、Q線(任何時候停站)及N線(僅繁忙時段停站)列車服務。車站設有兩個月台層,南行往下城和布魯克林的列車使用上層,北行往上城和皇后區的列車使用下層。這是地鐵系統需要若干長升降機的車站之一。
此站的工程在1969年開工,但受到城市的財政危機影響,車站直至1989年才開放。起初車站是作為第六大道-皇后區列車和百老匯-第二大道列車之間的轉乘,故此設計成可改建為跨月台轉乘。然而1975年車站興建時,第二大道線的工程遭到擱置。因此,第二大道線側即BMT側,以橘色磚牆封起。另外,第三大道預留的出口也未有使用。當第六大道線側在1989年開放時,另一側只用於儲存百老匯線列車。車站看起來就像每層只有一個側式月台。
不過2007年第二大道地鐵的工程復工,作為路綫工程的一部分,車站的BMT側終於可以使用。橘色牆予以拆除,並以臨時圍板取代。從未開放的第三大道出口重新編配若干升降機,車站的假天花也予以拆除。第二大道線開始營運前,臨時圍板也拆除展現車站的BMT側。2017年1月1日,第二大道線一期啟用,Q線和部分繁忙時段N線列車服務BMT側車站。第三大道出口啟用以及Q線列車通車後,乘客量明顯上升,許多乘客開始使用此站跨月台轉乘F線和Q線。
Remove ads
車站結構
G | 街道層 | 出入口、MetroCard出站轉乘![]() ![]() ![]() ![]() ![]() ![]() ![]() |
6M | 列星頓大道夾層 | 閘機、車站詢問處、MetroCard自動售票機、往月台升降機(在分開的閘區)![]() |
第三大道夾層 | 閘機、車站詢問處、MetroCard自動售票機、往月台升降機![]() | |
5M | - | 扶手電梯/樓梯降落層 |
4M | - | 扶手電梯/樓梯降落層、月台轉乘層 |
UP | 南行 | ![]() ![]() ![]()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
南行 | ![]() ![]() | |
LP | 北行 | ![]() ![]() ![]()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
北行 | ![]() ![]() | |
下層 | 1號軌道 | ![]() |
2號軌道 | ![]() |
列星頓大道入口西北角設有兩條短扶手電梯和一條樓梯;西南角設有一條樓梯;升降機群轉角還有一部隱藏的短升降機[5]。閘機區設有兩條長扶手電梯和樓梯到達中間層,然後再兩條短扶手電梯和一對樓梯到達下夾層。此處,管頭分開,各有兩條扶手電梯和樓梯前往各自的月台。月台升降機本身設有自己的閘機,並停夾層、上層月台和下層月台。
車站的上層和下層分別位於地面以下140英呎和155英呎,成為紐約地鐵最深的車站之一。車站建得如此之深是因為需要下穿IRT列星頓大道線以及其他已有的基礎建設,另外IND隧道還要在東面下穿東河[6]。列星頓大道的原初夾層設有8條扶手電梯、4條樓梯和兩部升降機連接月台。同時還有內建兩條扶手電梯以及一條樓梯,還有隻有一條樓梯的出入口,由地面到列星頓大道的閘機夾層。月台層之間東端升降機後方還有兩條額外的樓梯。月台層之間已開始興建第三條樓梯[7]。
第三大道的東夾層連同月台的樓梯井,在1980年代已經部分完工,但未有與車站其餘部分一同啟用。與列星頓大道側相同的竪井設有一個樓梯井,以及預計將支撐扶手電梯的若干支柱。樓梯上升至上夾層,但其街道入口已經封鎖[8]。此部分在第二大道線工程時翻新,而竪井則予以拆除 [9]。第二大道線兩個新的入口將增加兩條樓梯和兩條扶手電梯,以及五部升降機(一部地面到夾層,四部夾層到月台)[10][11][12]。第三大道入口和夾層在2016年12月30日開放[5]。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