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
Remove ads

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簡稱蒙政會,俗稱百靈廟蒙政會,是1934年至1936年間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一個直隸於行政院的地方行政機關。[1][2]設於中華民國塞北四省境內蒙古各盟旗

快速預覽 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 機構概要 ...

沿革

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侵入熱河省,4月佔領察哈爾省東部的多倫。7月,內蒙古蘇尼特扎薩克杜棱郡王徳穆楚克棟魯普(人稱「德王」)集合了西蒙各旗王公召開了第一次自治會議,向南京國民政府通電請求自治。8月,再次致電南京國民政府,宣佈西蒙準備成立自治政府。[3]南京國民政府派出特使黃紹竑參加在百靈廟召開的自治會議,並答應西蒙各旗王公可成立自治政務委員會,還可直接同南京國民政府溝通。[4]蔣介石知道國民政府在內蒙古力量薄弱,在日記中稱,只要不搞完全政治獨立,這些內蒙古王公的任何要求都可滿足。為此,蔣介石同意成立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

1934年4月,根據2月公佈的《蒙古地方自治辦法原則八項》及3月制定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暫行組織大綱》,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在烏蘭察布盟百靈廟成立。雲端旺楚克任委員長,索諾木喇布坦沙克都爾扎布任副委員長,徳穆楚克棟魯普任秘書長。[5]

1936年1月,國民政府決定將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劃分為綏遠省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察哈爾省境內蒙古各盟旗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2月23日,綏遠省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歸綏成立。7月27日,國民政府公佈了《察哈爾省境內蒙古各盟旗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暫行組織大綱》,同時還廢止了《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暫行組織大綱》。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自此結束。蒙古地方自治指導長官公署同時撤銷。[6][7]

蒙政會掌握一支保安隊,在德王投靠日軍後,該保安隊在烏蘭夫的帶領下宣佈「起義」,並於翌年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師

Remove ads

組成人員

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上設有蒙古地方自治指導長官公署,蒙古地方自治指導長官、副長官如下:[7][8]

  • 蒙古地方自治指導長官公署:
    • 蒙古地方自治指導長官:何應欽(1934年3月7日-)
    • 蒙古地方自治指導副長官:趙戴文(1934年3月7日-)
    • 參贊:
      • 何競武(1934年7月28日-)
      • 石華岩(1934年7月28日-)

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如下:[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