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永祥
因公殉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永祥(1948年—1966年10月10日),安徽肥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1966年2月,蔡永祥參軍,守衛錢塘江大橋。1966年為保護錢塘江過橋列車安全而殉職。死後追認一等功及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被《解放軍報》等媒體宣揚為英雄模範。[1][2]蔡永祥工作過的浙江杭州、他的家鄉安徽肥東都建有以他命名的紀念館及他的雕像。[3][4]
Remove ads
生平
蔡永祥,1948年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大蔡村(在今肥東縣長臨河鎮)的一個貧民家庭。從幼年時期開始,蔡永祥就表現出認真學習的態度,經常提前到學校打掃衛生。他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熱心助人,以雷鋒為榜樣,經常幫助周圍的人,不怕辛苦,總是搶在前面。[4]
16歲時,蔡永祥被選為村民兵班長,帶領的民兵班表現出色,成為全大隊最優秀的班之一。[7]1966年2月,蔡永祥參軍,成為了守護錢塘江大橋的哨兵,[8]隸屬浙江省軍區三支隊三連。[9]剛開始,蔡永祥認為在大橋站崗不會有顯著成績,但後來部隊組織學習《為人民服務》和張思德的事跡,深深觸動了他,使他決心成為一名讓人民滿意的守橋戰士。[8]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樂於助人。他積極參與日常清潔工作,夏天時願意自己承受熱苦,將舒適讓給戰友。他節儉,省下的津貼用來買書送給大家,常幫助需要的人,甚至為了幫一位老大娘買票,自己步行長途回營。[8]
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冒雨守衛在聯莊村域錢塘江大橋南頭的哨位上。2時34分,由南昌開往北京的紅衛兵專列第764次列車駛向大橋。[3]在哨位上發現距離他40米的軌道上有一根大木頭,他不顧個人安危,衝向列車前將大木頭移開,確保了乘客、列車和錢塘江大橋的安全,但自己不幸犧牲。[8]
Remove ads
榮譽和紀念

1966年10月30日,南京軍區作出《關於宣傳和學習蔡永祥同志的決定》,追認其為中共正式黨員,記一等功。隨後,總政治部發出通知,號召全軍和廣大民兵向蔡永祥學習。[2]
1966年,國家撥款在蔡永祥的家鄉——安徽省肥東縣建立「蔡永祥紀念館」,建築面積170平方米,門前有一座蔡永祥半身塑像。[10][4]

1968年10月28日,蔡永祥烈士事跡陳列館在杭州落成,[11]位於錢塘江大橋西北側的月輪山上,並塑像紀念。[3]後改建為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12]依據杭州市人民政府網站,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蔡永祥烈士事跡陳列館)之職能,根據編辦文件規定不予公開。[13]
媒體報道
1966年10月31日,《解放軍報》從一版到二版發表了一篇重大報道,講述了杭州錢塘江大橋守橋連隊的衛士蔡永祥的英勇行為。報道稱,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在橋頭警衛時,發現橋南鐵路上有一根大木頭,意識到可能是敵對勢力的破壞行為。在一列載有紅衛兵的列車臨近時,他奮力移除了木頭,確保列車安全通過,但自己不幸犧牲。報紙隨後發表了題為《一心為公的共產主義戰士》的社論,讚揚蔡永祥的行為,並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持續報道他的事跡。[1]蔡永祥捨身取義的英雄事跡很快傳遍大江南北。一個學習英雄蔡永祥的活動迅速在全軍、全國廣泛展開。[2]同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向蔡永祥學習。《解放軍報》從11月17日起到該年底止,先後發表了3篇向英雄蔡永祥學習的評論員文章。[2] 報紙還刊登了蔡永祥的日記和手跡。[1]
1983年10月,蔡永祥的弟弟蔡永紅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報》以《蔡永祥的弟弟蔡永紅光榮入伍》為題進行了報道。2014年04月02日,《解放軍報》報道指,蔡永紅在服役期間表現出色,榮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被表彰為「全軍優秀基層幹部」、武警部隊的「模範基層政工幹部」以及「浙江省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14]2022年10月,《解放軍報》報道指,蔡永祥生前連隊(武警浙江總隊杭州支隊執勤三中隊[15])通過體驗英雄哨、還原40米飛奔等方式以強化使命認知。[16]
爭議
1966年蔡永祥犧牲後,江青要求將蔡永祥的宣傳力度超過《歐陽海之歌》。[6]2005年,《歐陽海之歌》作者金敬邁接受《新快報》專訪時回憶,他被江青指派去浙江寫蔡永祥,但認為故事是假的,無法完成任務。他自稱在錢塘江大橋上站了一個月的崗,每十分鐘就有一趟列車通過,燈火通明。按照所了解的情節,蔡永祥上崗之後15分鐘,一個階級敵人在鐵軌上放了一根棍子,企圖把火車顛覆,但金敬邁認為木棍不足以把火車顛覆,換了水泥之後也發現火車一壓就碎了。金敬邁請示總政治部主任蕭華後不再撰寫。[5]2015年,黎汝清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回憶,事件發生後,中央派出一個工作組到杭州,任務之一是整理蔡永祥的事跡。這個任務一開始交給金敬邁,金敬邁表示無法寫,任務又交給黎汝清。黎汝清從蔡永祥的童年寫起,寫了27萬字,但入伍之後的內容沒有完成。問題在於,誰放的木頭始終沒有查明。材料整理完畢後,黎汝清向江青匯報。因為沒有破案,這個英雄事跡沒有落實。[6]
1968年5月19日,江青在北京接見張永生、杜英信時,對蔡永祥的事跡表示懷疑,要求陳勵耘、南萍組織調查。南萍、陳勵耘於1969年2月24日設立調查蔡永祥專案組,11月20日結束調查。[17]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