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薛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薛慎,字佛護,又作伯護,河東郡汾陰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末年至北周學者、官員。南青州刺史薛和之子,薛破胡之孫,薛謹曾孫。

薛慎喜好學問,擅長寫文章,尤其精通草書。年輕時與同郡的裴叔逸、裴諏之、柳虬、盧柔、李璨等人結為好友。537年(西魏文帝大統三年),他與兄長薛善一同歸順西魏,最初擔任丞相府墨曹參軍。宇文泰在行台省設立學堂,選拔丞郎及府佐中德行賢明、思維敏捷之人作為學生。薛慎白天處理公務,傍晚前往學堂聽講,先學習六經,之後又研習諸子百家及史書。後來,學生中德行醇厚高尚者被選去在宇文泰身邊侍奉並為其讀書,薛慎、李璨、李伯良、辛韶、蘇衡、夏侯裕、梁曠、梁禮、長孫璋、裴舉、薛同、鄭朝等十二人被選中。薛慎還擔任學師,為學生授課。此外,宇文泰下令薛慎等十二人兼修佛教教義,此後大乘佛學得以盛行。數年後,薛慎擔任宜都公的侍讀,後轉任丞相府記室。東宮建成後,他被任命為太子舍人,之後在保留太子舍人職權的情況下轉任太子庶子。他還被加授通直散騎常侍之職,兼任中書舍人,後又轉任禮部郎中。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六官制度建立,薛慎擔任膳部下大夫。

557年,北周建立後,薛慎任御正下大夫,後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被封為淮南縣子。他還曾歷任師氏中大夫、御伯中大夫等職。保定初年,薛慎出任湖州刺史。當時湖州邊境居住着少數民族,民族衝突不斷。薛慎召集各族首領,規定他們每月到州府拜訪一次,若有要事稟報,也可不受時間限制。每次召見,薛慎都會耐心訓誡他們,並賜予酒食。由此,各族對朝廷的歸順及教化得到了推進。後來,薛慎入朝擔任蕃部中大夫,後因患病辭職,最終在家中去世。他著有文集,在當時頗為流傳。[1][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