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藥叉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藥叉女(梵語:याक्षिणि,在巴利文也稱為 yaksinis 或yaksis 或yakkhini),又譯夜叉女、母夜叉,為女性的夜叉,相貌美艷,身段婀娜,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神話的人物。

描述
女性稱之為藥叉而男性相對應稱為夜叉,他們都服從於俱毗羅。俱毗羅作為印度教司掌財富的神,統治着喜馬拉雅山神秘的王國阿拉卡。藥叉女經常被描繪成美麗妖嬈的女性,有寬臀、細腰、寬肩和豐乳。雖然藥叉女通常都認為是仁慈的,但也有藥叉女在印度民間傳說被看做是邪惡的。
早期雕塑
在巴戶特浮屠,桑奇大塔和馬圖拉,藥叉女的雕塑在佛塔欄杆支柱很常見。這些顯示出在塑造藥叉女形象某些特徵中明顯的進步,例如裸體、笑臉和明顯(通常誇大)的女性魅力(與生育有關)。這些雕塑的藥叉女通常手摸樹枝,呈現婀娜的姿態,因此一些學者認為,在樹的腳下的年輕女子是基於古老的樹神。[2]
阿育王樹與藥叉女神話生物緊密相關。往往可以在佛教和印度教寺廟門口發現印度藝術常見的元素:一個站在樹幹上的藥叉女,雙手抱着一個開花的阿育王樹的分支(或比較少見的,抱着其他的樹,花和果實)。作為一種藝術元素,樹和藥叉女被重重地風格化 。
一些學者認為,年輕的姑娘站在樹的腳下是基於印度次大陸的一個古老的生育能力的象徵。[2]藥叉女是早期佛教古蹟中一種重要的裝飾元素,在許多古老的佛教遺址都被發現存在。她們成了印度雕塑和印度寺廟建築標準的裝飾元素之一。[3]
薩爾樹(娑羅)與阿育王樹(無憂樹秈稻)在印度次大陸的古代文獻中經常被人們混淆。[4]
Remove ads
耆那教的藥叉女

喀拉拉邦的藥叉女
在印度南部,藥叉女被視為「不仁慈」。人們認為她們利用美貌去勾引男子,並喝他們的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