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紹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蘇紹智(1923年—2019年5月27日),中國經濟學家,兀扎拉氏,滿族[1]。主要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權政治體制的形成,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所長。外祖肅親王后裔宗室盛昆、母金筠泉、兄華人教授蘇紹禮。

快速預覽 蘇紹智, 出生 ...

生平

蘇紹智1923年生於北平。[2]1941年進入上海交通大學攻讀財務管理﹐後因戰事轉到重慶大學[3][4]1949年6月南開大學經濟碩士。[1]1949-1963年在上海復旦大學教書。1963-1979年歷任《人民日報》編輯、理論部主任。197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簡稱馬列所)研究員,1982年成為馬列所長。[5]

蘇紹智在1980年代著作很多,發表了一百多篇關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文章,並出版了9本書,其中2本是英文書[5]Democracy and socialism in China[6]Democratization and reform[7]),並且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出版的學術期刊《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總編輯。[5]

蘇紹智是中國高調提倡政治改革的人物之一。[5]1986年,他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從社會主義的觀點出發,指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2]1986年年底至1987年初,中國各地爆發大規模學生運動,之後1987年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中,蘇因此被指為有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撤除黨內外職務,但仍保留黨籍,「留黨察看」。[2][5]

1989年4月,蘇與嚴家其包遵信聯署公開信,強烈抗議江澤民領導的上海市政府查封《世界經濟導報》。六四事件後,蘇被政府點名批判,於6月15日流亡往美國,並於7月中到法國巴黎,與嚴家其、吾爾開希等民運人士會面,後發表了成立「民主中國陣線」的倡議書,反對「六四屠殺」,支持八九民運,強調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形式繼續為中國民主運動而努力。[2]之後蘇擔任過《北京之春雜誌》編輯顧問[8]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主席,並撰寫有關中國政治的評論文章。[5]

晚年,蘇紹智低調回國,定居北京。2019年5月27日,蘇紹智在北京逝世。[9]

Remove ads

思想

Thumb
允許資本家加入共產黨的江澤民,加入的被稱為「紅色資本家」[10]

蘇紹智區分「蘇聯馬列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概念的不同,強調「馬克思恩格斯從來沒有在任何著作中設想過一黨專政的制度,也沒有贊成過賦予一黨專政體制以壓迫反對者的政治權力」並說明恩格斯更強調反對黨內專制獨裁。蘇紹智說明列寧的概念如何以高度強調領袖的作用使一黨專政等於領袖專政,而使專政集於一點成個人獨裁,他引用列寧[11]

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較穩固的集團來主持的,而這個集團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組成的......在工作時間絕對服從蘇維埃領導人──獨裁者──的意志......個人獨裁成為革命階級專政的表現者、代表者和執行者。

蘇紹智以蘇聯政治史證明,「史太林的絕對權威、個人崇拜、獨斷專行、大規模的暴力鎮壓、清除異己等舉止,與封建專政主義中的絕對君主並沒有什麼區別,他確實成了布哈林所預見到的新的暴君」[11]。蘇紹智進一步論證說明毛澤東的集權理論,並不如毛自己說的是「馬克思加秦始皇」,而是「秦始皇+史太林」[11]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的轉變,2001年7月江澤民以國家及政黨領導人身份允許資本家加入共產黨,此一政策舉措引發國內外討論:除了中共黨內左派發表多份「萬言書」,蘇紹智稱之為是由「官僚壟斷資產階級」統治的「法西斯政權轉化」[12]

Remove ads

著作

中文著作

Remove ads

英文著作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