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虎溪岩稜層洞摩崖石刻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
Remove ads

虎溪岩léng层洞摩崖石刻群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开元街道虎溪社区虎溪岩“棱层洞”旁,1982年列入厦门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寺内岩间计有明代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约60处,重要石刻则集中于棱层洞一带,计20处[3],以林懋时、南居益、何乔远、邓会、黄日纪等题刻最为著名[4]

事实速览 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 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

虎溪岩位于玉屏山麓,在厦门城老市区“东二里多路”[5]。传此地旧时有一石洞,洞中有虎,故名虎洞,洞下有流水汇成小溪,故称虎溪。山上林木蓊郁,岩壑幽邃,怪石嶙峋,鸣泉清澈[6]。山巅另一侧即为白鹿洞。在厦门话中,岩(白話字giâm)作地名可指山中的寺庙,也可作为山的通名[7]

虎溪岩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当时厦门有名士林懋时,爱石成癖,自称“石痴”,见此山巉岩耸立,亲自如山开凿洞穴,凿建成山背的“白鹿洞”和山前的“棱层室”及“摹天洞”,并亲自书刻“棱层”及“摹天”四个大字[6]。后有名士池显方建造寺庙,名“玉屏寺”。寺庙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6][8]。清康熙四十年(1700年),福建水师提督吴英重建。清时已经有题刻数十处[9]

清代以降,厦门逐渐形成“大八景”“小八景”及“景外景”共二十四处山石景点[9]。虎溪岩的“虎溪夜月”名列大八景中。石室里塑有一虎,吊睛白额,由伏虎罗汉赵乾驯养,因而又称“伏虎洞”。每逢农历十五,满月东升,月光照进伏虎洞,正好照在老虎头上,双目炯炯,形欲奔跃而起,十分神威[10]。也有说法是,每当三五之夜,登岩远瞩,皓月一轮高悬,无痕蓝天,光薄大千,平野有物皆白。景色清绝,故有“虎溪夜月”之称[11]

Remove ads

内容

标注“□”的为无法识别的字,划下划线为缺失仍可辨别的字。以下列出的石刻以落款年代排序。

市级文物点

市级文物“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共分“棱层洞”岩体石刻及洞口左侧岩体石刻两部分。

更多信息 棱层洞岩体石刻, 序号 ...
Remove ads

延伸

事实速览 虎溪岩摩崖石刻群, 思明区文物保护单位 ...
事实速览 虎溪岩重修官厅碑记, 思明区文物保护单位 ...

虎溪岩摩崖石刻群

在寺庙山门附近及四周岩壁上亦散布清至民国的石刻,这些石刻于2013年在思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以虎溪岩摩崖石刻群为名列入未定级文物[2]

重修官厅碑记

虎溪岩重修官厅碑记在虎溪岩南山门北侧约 50 米、大雄宝殿后,南侧有“听法”“入我门来”等石刻。石碑坐西南朝东北,倭首长方形,高 1.54 米, 宽 0.71 米,下承麒麟纹碑座,通高 2.02 米。碑额楷体“虎 溪岩重修官厅碑记”,碑文小字 19 行,记载清光绪辛卯年 (1891 年)修建虎溪岩官厅之始末[12]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