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虎溪岩稜層洞摩崖石刻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
Remove ads

虎溪岩ㄌㄥˊ層洞摩崖石刻群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開元街道虎溪社區虎溪岩「稜層洞」旁,1982年列入廈門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寺內岩間計有明代民國時期的摩崖石刻約60處,重要石刻則集中於稜層洞一帶,計20處[3],以林懋時、南居益、何喬遠、鄧會、黃日紀等題刻最為著名[4]

事实速览 虎溪岩稜層洞摩崖石刻群, 廈門市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

虎溪岩位於玉屏山麓,在廈門城老市區「東二里多路」[5]。傳此地舊時有一石洞,洞中有虎,故名虎洞,洞下有流水匯成小溪,故稱虎溪。山上林木蓊鬱,岩壑幽邃,怪石嶙峋,鳴泉清澈[6]。山巔另一側即為白鹿洞。在廈門話中,岩(白話字giâm)作地名可指山中的寺廟,也可作為山的通名[7]

虎溪岩始建於明神宗萬曆年間。當時廈門有名士林懋時,愛石成癖,自稱「石痴」,見此山巉岩聳立,親自如山開鑿洞穴,鑿建成山背的「白鹿洞」和山前的「稜層室」及「摹天洞」,並親自書刻「稜層」及「摹天」四個大字[6]。後有名士池顯方建造寺廟,名「玉屏寺」。寺廟毀於明末清初的戰亂[6][8]。清康熙四十年(1700年),福建水師提督吳英重建。清時已經有題刻數十處[9]

清代以降,廈門逐漸形成「大八景」「小八景」及「景外景」共二十四處山石景點[9]。虎溪岩的「虎溪夜月」名列大八景中。石室里塑有一虎,吊睛白額,由伏虎羅漢趙乾馴養,因而又稱「伏虎洞」。每逢農曆十五,滿月東升,月光照進伏虎洞,正好照在老虎頭上,雙目炯炯,形欲奔躍而起,十分神威[10]。也有說法是,每當三五之夜,登岩遠矚,皓月一輪高懸,無痕藍天,光薄大千,平野有物皆白。景色清絕,故有「虎溪夜月」之稱[11]

Remove ads

內容

標註「□」的為無法識別的字,劃下劃線為缺失仍可辨別的字。以下列出的石刻以落款年代排序。

市級文物點

市級文物「虎溪岩稜層洞摩崖石刻群」,共分「稜層洞」岩體石刻及洞口左側岩體石刻兩部分。

更多信息 稜層洞岩體石刻, 序號 ...
Remove ads

延伸

事实速览 虎溪岩摩崖石刻群, 思明區文物保護單位 ...
事实速览 虎溪岩重修官廳碑記, 思明區文物保護單位 ...

虎溪岩摩崖石刻群

在寺廟山門附近及四周岩壁上亦散布清至民國的石刻,這些石刻於2013年在思明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以虎溪岩摩崖石刻群為名列入未定級文物[2]

重修官廳碑記

虎溪岩重修官廳碑記在虎溪岩南山門北側約 50 米、大雄寶殿後,南側有「聽法」「入我門來」等石刻。石碑坐西南朝東北,倭首長方形,高 1.54 米, 寬 0.71 米,下承麒麟紋碑座,通高 2.02 米。碑額楷體「虎 溪岩重修官廳碑記」,碑文小字 19 行,記載清光緒辛卯年 (1891 年)修建虎溪岩官廳之始末[12]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