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椰果鸚鵡
舊世界鸚鵡科吸蜜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幾內亞彩虹吸蜜鸚鵡(學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中國大陸作椰果鸚鵡,台灣作新幾內亞彩虹吸蜜鸚鵡)又稱虹彩吸蜜鸚鵡、彩虹鸚鵡、五彩緋胸鸚鵡、綠頸吸蜜鸚鵡、吸蜜鸚鵡。顏色鮮艷,擁有8個亞種。[1]
![]() |
體長25-30厘米,體重120-130克。分布在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和澳洲東部、北部等地。此外,自20世紀初,椰果鸚鵡也發現在香港和華南地區繁殖。
椰果鸚鵡聰敏機靈,不但能學會各種把戲,而且語言能力也相當不錯。
野生狀態下,它們生活在低地森林等處,成群結隊,快速飛行。自然,它們的食物主要為花蜜、花粉,也吃漿果、嫩葉、昆蟲。18-20月時公鳥成熟,母鳥則需兩年。十二月份為其發情期,但一般全年都可交配。每窩產卵兩到三枚,孵化期25天,羽化期7-8周。
Remove ads
分類
椰果鸚鵡常被人認為包含了紅領鸚鵡(T. rubritorquis)這個亞種,但今日大多數的專家論點認為兩者是獨立開來的。[2][3]此外,在1997年的一個複審中建議將小巽他群島上一些最有特色的吸蜜鸚鵡分開來做為獨立品種,也就是紅胸鸚鵡 (T. forsteni)、黃胸鸚鵡 (T. capistratus)以及弗島鸚鵡 (T. weberi).[4]這些都正在逐漸的被專家分類。[2][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