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諸城巨龍屬

萨尔塔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諸城巨龍屬名Zhuchengtitan,意為「諸城巨人」)是泰坦巨龍類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中國山東省,僅含單一物種臧家莊諸城巨龍Zhuchengtitan zangjiazhuangensis),由莫進尤和同事於2017年根據單個肱骨所命名。本屬可根據肱骨頂端的極端寬度及三角嵴擴張來鑑別,這兩個特徵表明其與後凹尾龍關係密切,區別在於肱骨底部關節面更平坦。諸城巨龍與山東龍諸城龍中國角龍泛濫平原環境中同期共存。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諸城巨龍所知於中國山東省諸城市王氏群英語Wangshi Group發現的單個肱骨。該地區的主要化石產地為龍骨澗、庫溝和臧家莊採石場。2008年,諸城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在臧家莊採石場發現肱骨及其它蜥腳類骨骼,肱骨被編號為ZJZ-57。雖然肱骨大部分完整,但頂端外緣、底端除後緣外的所有邊緣及三角嵴皆部分受損;此外,保存部分已經變形。[1]

在該地區,王氏群進一步分為兩個較小地層,即辛格莊組和紅土崖組。辛格莊組沉積物由粉砂岩砂岩及灰色粘土形成的彩色碎屑岩構成,紅土崖組沉積物由紅色砂岩和礫岩交錯構成,頂部為玄武岩所覆蓋。兩者的分界線由砂礫岩和砂岩沉積物形成,[2]而ZJZ-57正是出自該分界線。[1]

2017年,莫進尤、王克柏、陳樹清、王培業和徐星在《中國地質通報》上發表的論文中正式描述ZJZ-57,並將其命名為泰坦巨龍類新屬新種臧家莊諸城巨龍(Zhuchengtitan zangjiazhuangensis)。屬名取自諸城市及希臘語後綴titan(「巨人」),種名取自發現化石的臧家莊採石場。[1]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近親後凹尾龍的復原圖

肱骨ZJZ-57(從正面看時)長108厘米(43英寸)、頂部寬59.3厘米(23.3英寸)、中段寬23.1厘米(9.1英寸)、底部寬37.5厘米(14.8英寸)。該屬可根據肱骨頂部的極端寬度(與其它泰坦巨龍類相比)進行鑑別。肱骨寬度是全長的0.55倍,最接近薩爾塔龍(0.49[3])和後凹尾龍(0.56[4]),因此堅固指數(Robustness index,即三個寬度測量值的平均值與長度之比,筒寫作RI)也相當高,為0.39,而後兩者的RI分別為0.35和0.38。寬度從骨骼內緣開始在骨骼頂端比底端更加向內傾斜。[1]

再往下看,骨軸橫截面呈圓柱形,長軸朝向側面。位於靠近骨骼頂端前表面上的三角嵴非常突出,且在其全長約1/3處有一鈎狀突起。該突起向下延伸至骨骼中軸並向側面延伸,因此佔據骨骼外側2/5的寬度。而後凹尾龍的嵴更寬,且佔據1/2的寬度。肱骨在骨軸上比嵴更靠內的部位形成一寬闊凹陷。[1]

骨骼背面靠近頂端的部分有兩個凹陷與中嵴相接,中嵴則向上延伸以支撐圓形肱骨頭英語Upper extremity of humerus#humeral head。在骨骼底部,分別與橈骨尺骨相接的兩個英語Condyle of humerus被一個寬而淺的髁間溝隔開,溝兩側有一低而堅固的嵴。這些結構在薩爾塔龍和後凹尾龍化石上更為明顯。髁向骨骼前部擴展;從底部看,髁表面非常粗糙。[1]

Remove ads

分類

考慮到三角嵴向內向下擴張、嵴周圍骨骼局部突出及嵴全長1/3處突出突起的存在,莫進及其同事將諸誠巨龍歸入薩爾塔龍科,因為這些特徵也是該分類群的定義特徵。[5][6]儘管髁存在差異,他們仍注意到包括RI在內的肱骨形狀及比例與後凹尾龍最為相似,因此假設兩者可能關係較近,但指出該結論需通過發現其它材料來證實。與其它亞洲泰坦巨龍類相比,諸城巨龍與清秀龍華北龍北方龍布萬龍的區別在於肱骨頂端較寬、三角嵴較發達,但無法與肱骨缺失的其它屬比較。[1]

古生物學

Thumb
與諸城巨龍同期共存的山東龍

發現諸城巨龍的沉積層具有沖積扇辮狀河泛濫平原的特徵。根據頂端玄武岩層的氬-氬測年英語Argon–argon dating估算臧家莊紅土崖段估計的地質年齡為7350萬年前,處於晚白堊世坎帕階[2]臧家莊發現的其它恐龍還包括鴨嘴龍科鳥腳類巨型山東龍(被莫進尤及其同事歸入「巨大華夏龍」)、[7][8]暴龍科獸腳類巨型諸城暴龍[9]角龍科諸城中國角龍[10]除數千個山東龍標本外,臧家莊的恐龍化石一般只有少數標本,而這些標本很可能是突然大規模死亡事件的受害者。[1]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