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諾頓穹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诺顿穹顶
Remove ads

諾頓穹頂(英語:Norton's dome)是一個思想實驗,它展示了在牛頓力學框架內存在一個非決定論的系統。它由約翰·丹尼爾·諾頓英語John D. Norton於2003年提出,[1][2]是桑賈伊·巴特和丹尼斯·伯恩斯坦在1997年給出的一類更一般示例的一個特殊極限情形。[3]諾頓穹頂可以被視為一個物理學數學哲學問題。[4][5][6][7]

Thumb
諾頓穹頂的橫截面,其中的單位為
Remove ads

描述

該模型包括一個理想化的質點,其最初靜置於一個理想化的、徑向對稱且無摩擦的穹頂頂點上。穹頂的形狀由以下方程描述:[6][7]

其中,表示從圓頂頂點到圓頂上某一點的垂直位移,是從頂點到該點的測地距離(換句話說,即在圓頂表面上「刻畫」的徑向坐標),重力加速度是比例常數。[6]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位於無摩擦表面上的質點,其切向加速度分量為[6]由此可得該質點的運動方程:

Remove ads

運動方程的解

諾頓指出,這個方程存在兩類數學解。第一類中,質點會永遠停留在圓頂頂點上,其解為:

第二類中,質點會在圓頂頂點停留一段時間,然後在任意時刻之後,開始沿任意方向滑下圓頂。其解為:[1]

重要的是,這兩種情況都是以下初值問題的解:

因此,在牛頓力學框架下,這個問題的解是不確定的。換句話說,在相同的初始條件下,質點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運動軌跡。這一悖論表明,牛頓力學體系中可能存在非決定性。

要驗證這些運動方程在物理上都是可能的解,可以利用牛頓力學的時間可逆性英語Time reversibility。我們可以設想將一個小球沿圓頂滾上去,使它在有限時間內到達頂點,並且在到達時動能為零,從而停在那裏。根據時間反演原理,小球在頂點停留一段時間後再沿任意方向滾下,也同樣是一個有效的解。

然而,將同樣的推理應用於常見類型的圓頂(例如半球面)時就行不通了,因為如果小球以恰好能到達頂點並停在那裏的能量發射,它實際上需要無限的時間才能到達頂點。[8]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種情況下,質點似乎是在沒有任何原因、也沒有受到來自其他物體的徑向力的情況下開始運動的,這顯然違背了物理直覺和通常的因果概念。然而,這種運動依然完全符合牛頓運動定律的數學形式,因此不能被排除為不符合物理規律的情況。

Remove ads

悖論的可能解決

儘管諾頓的這一思想實驗受到了許多批評,例如認為它違反了利普希茨連續性原理(牛頓第二定律中出現的力並不是質點軌跡的利普希茨連續函數——這使得可以繞過常微分方程解的局部唯一性定理)、違反了物理對稱性原理,或者在某種意義上「不符合物理」,但批評者之間對於為何認為它無效並沒有形成一致意見。[9]

另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