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元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趙元份(969年—1005年)[1],宋朝皇子,宋太宗第四子,母為任氏太儀,商恭靖王,亦是宋英宗之祖父。
初名趙德嚴。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出閣,改名趙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雍熙三年(986年),改名趙元份,加兼侍中、威武軍節度使,進封越王。淳化年間,兼領建寧軍,改寧海、鎮東節度使。真宗即位,加中書令,徙永興、鳳翔節度使,改雍王。永熙年間復土,為山陵使,拜太傅。宋真宗北征,為東京留守。卒年三十七,諡恭靖,贈太師、尚書令、鄆王。改陳王、潤王。治平年間,封魯王[2]。
趙元份為人寬厚,娶崇儀使李漢斌之女。李氏悍妒慘酷,宮女小不如意,就被鞭杖,或致死。李氏將皇帝恩賜據為己有,對太宗、真宗也不尊重。
趙元份死後,李氏只被削國其封,置之別所[3]。
北宋自英宗以後各個皇帝,以及南宋高宗皆是趙元份的後人,故宋徽宗即位後,改追封魯王趙元份為商王,下詔曰:「宗室諸王追封大國,其世襲子孫尚仍舊國,甚未稱正名之意。如魯王改封商王,其子尚襲魯國之類。其令大宗正司改正。」改制以寧遠軍節度使、魯國公仲先改封商國公[4]。
Remove ads
子女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