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人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越人歌是古老的於越人民歌,載於西漢劉向所著雜事小說集《說苑》。因為越人的古越語與楚語不同,所以歌詞是以漢字標記發音,意譯為和楚辭相近的句式。
原文

“ |
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𩜱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踰滲惿隨河湖。 |
” |
*ɡrams ɡˁe brons sʰuʔ ɡram laʔ tʰjang tju tju kʰlum tju ɢan ɢa zin sŋa sŋa mrons laʔ tjau djans zin lʰus srums de loj gal ga
譯文:
“ |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
” |
白話翻譯:
“ |
|
” |
背景
《越人歌》是戰國時期楚國鄂君子晳乘青翰舟泛遊之時,趁鐘鼓聲歇停,打槳的越人船夫(沒有明確性別)擁楫而歌。鄂君子皙因聽不懂而請人譯為楚語。聽畢翻譯好的歌辭後,鄂君歡然,上前擁抱,舉繡被而覆之。其中的越人是居住在江漢流域鄂地(今湖北省境內)的百越部落,屬揚越的一支。子皙則可能是楚懷王左右時的令尹,得楚王封君於鄂地,故稱之為「鄂君」[1]。
研究
現代的語言學研究嘗試從漢字記音解讀此歌。首倡者是日本語言學家泉井久之助(1905-1983)用南島語系的占語、馬來語等作試解[2]。
在1980-1982年,中國壯族學者韋慶穩據漢語上古音,比較其漢字記音與某些傣語支(主要是壯語方言),產出新的對譯。1991年,中國社科院語言所鄭張尚芳按其構擬的上古音體系,用泰語對勘,將成果發表在法國語言學期刊上。爾後,又有其他各家利用壯侗語族等材料進行的新試讀[2]。
這當中一些人的研究,對某些詞的解釋較為一致,如「濫」(*gram)對應「夜晚,夕」;「昭」(*tjau)對應「王子,君」[2][3]。
- 壯傣語支說:
- 南島語系說: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