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通信的數學理論
香农1948年论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通信的一種數學理論》(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ication)是數學家克勞德·香農於1948年在《貝爾系統技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1][2][3] [4]在意識到這項工作的普遍性之後,它在1949年的同名書籍中被重新命名為《通信的數學理論》(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ication),[5]這個標題變化雖小,但意義重大。這篇論文因為催生了資訊論領域,被引用數萬次,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和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科學論文之一。 [6] 《科學美國人》稱該論文為「資訊時代的大憲章」, [7]而電氣工程師羅伯特·加拉格稱其為「數字時代的藍圖」。[8]歷史學家詹姆斯·格雷克將這篇論文評為1948年最重要的發展,電晶體位居同一時期的第二位。格雷克強調,香農的論文「甚至比電晶體更深刻、更基礎」。 [9]
文中還指出,「如同相對論和量子論一樣,資訊論從根本上改變了科學家看待宇宙的方式」。 [10]論文還正式引入了「比特」一詞,作為其理論基礎。 [11]
Remove ads
發布
這篇文章是資訊論領域的奠基之作。它後來於1949年出版,書名為《通信的數學理論》(ISBN 0-252-72546-8),該書於1963年以平裝本形式出版(ISBN 0-252-72548-4)。本書還收錄了沃倫·韋弗(Warren Weaver)的一篇附加文章,為更廣泛的讀者提供了該理論的概述。 [12]
內容

香農的文章列出了通信的基本要素:[5]
- 產生消息的資訊源
- 發射器對消息進行操作,以創建可通過信道發送的信號
- 信道是發送承載構成消息的資訊的信號的媒介
- 接收器,將信號轉換回要傳遞的資訊
- 目的地,可以是人或機器,是消息的目的地
它還發展了資訊熵、冗餘度和信源編碼定理的概念,並引入了「比特」 (香農將其歸功於約翰·圖基)作為資訊單位。香農-法諾編碼技術也是在這篇論文中提出的——該技術由香農與羅伯特·法諾共同開發。[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