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遼北省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實行東北新省區方案後,方案中規劃的東北九省中的其中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遼北省,簡稱洮,為中華民國在東北地區西北部的一個省,是國民政府所設東九省之一,名義上省會為遼源縣,實際上省政府設於四平市。
名稱由來
由於位置在遼寧省北部,故名遼北。
地理
全省位於東北平原西部,轄境相當於今遼寧省彰武縣、法庫縣、康平縣、昌圖縣,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雙遼市,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大部、興安盟的小部,面積12萬1624.17平方公里,人口490萬4399人。全境以東北平原為主體,西北部為大興安嶺南端,是蒙古人的牧區。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軍投降。同年9月上旬,國民政府在在重慶四德村成立遼北省政府籌備處宣布任命劉翰東為遼北省政府主席,開始策劃在四平市組建遼北省政府和接收方面的工作。同時,中國共產黨在蘇聯的協助下率先進入中國東北,在四平市成立遼北省自治政府。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日(1946年1月10日),遼北省政府和四平市政府在四平市正式成立,由遼北省政府委員李充國兼代四平市市長。同年3月13日,隨着蘇聯軍隊撤離四平,中華民國國軍和東北民主聯軍開始在四平地區展開激烈爭奪。3月17日,中共調集軍隊1萬餘人攻克四平市,擊斃500餘人,俘獲遼北省省主席劉翰東及其各廳、處官職人員150餘人,以及遼北省警察總隊副總隊長張楷及其下屬官兵3000餘人。遼北省政府自此第一次停止運作。3月25日,中共方面釋放劉翰東、徐鼐等遼北省政府要員14人回到長春。3月27日,劉翰東等政府要員飛赴錦州後,即令警務處長王泰興率領部分人員赴瀋陽,重建遼北省政府辦事處。
1946年4月至5月,國軍主力新一軍(孫立人部)、新六軍(廖耀湘部)、七十一軍(陳明仁部)共約十萬人,向北攻進開原、昌圖一帶,與解放軍在四平、長春一帶均爆發了激烈戰鬥。同年5月下旬,國軍在四平重創東北民主聯軍部隊,並在5月19日佔領四平。翌日,遼北省政府再次進駐四平。隨後,國軍從遼北全線追擊解放軍直至松花江畔,逼近哈爾濱。6月6日,在美國特使馬歇爾的調停下,國民政府於下達了第二次停戰令,戰線趨於穩定1946年11月5日,遼北省政府頒發《遼北省政府合團辦公分層負責辦事細則》,確定了省政府設置的行政機構及相應職權。
民國三十六年五月(1947年5月),解放軍發起夏季攻勢,先後攻克懷德、公主嶺、昌圖、開原、山城鎮、東豐、梅河口、西安、西豐、清原、雙山、鄭家屯、伊通、雙陽、樺甸、輝南等地。6月,解放軍在吉林省的永吉、長春發起攻勢,並將主力放在圍攻由陳明仁率領的七十一軍部隊防守的四平上。同時,中華民國政府及時抽調新六軍、九十三軍、五十三軍等軍隊解除四平之圍,史稱「四平街會戰」。
四平戰役後,國軍在東北地區處於絕對劣勢。民國三十七年二月(1948年2月),解放軍以強大兵力第四次圍攻四平,共殲滅國軍1萬9千多人。3月13日,解放軍攻克四平,中華民國在遼北省的統治自此結束。
行政區劃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國民政府公布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遼北省省會為遼源縣(今吉林省雙遼市),因遼源為中共所控,因此省會實際位於四平。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國民政府公布東北九省的行政區域,全省轄有1市、18縣、6旗,由於省境較小,不設行政督察區。由於本省因抗戰結束後,大部分地區己被東北民主聯軍控制,故國民政府公佈的行政區劃大多未得到執行。新設的四平市,在滿洲國時期已經存在及其沿革過程,詳見四平省。
Remove ads
行政區劃年表
Remove ads
政府
- 遼北省政府主席
- 遼北省政府委員
- 徐鼐
- 張式綸
- 傅馥桂
- 白世昌
- 李充國
- 秘書長
- 徐鼐(1946年1月~1948年3月)
- 民政廳長
- 張式綸(1946年1月~1948年3月)
- 財政廳長
- 傅馥桂(1946年5月~1947年10月)
- 王洽民(1947年10月~1948年3月)
- 教育廳長
- 白世昌(1946年1月~1946年3月)
- 林耀山(代理,1946年5月~)
- 滿廣信(代理)
- 建設廳長
- 李充國(1946年1月~1946年3月)
- 會計處長(會計長)
- 黃嘉漢(1946年5月~1948年3月)
- 警務處長
- 王泰興(1946年1月~1948年3月)
- 社會處長
- 侯天民(1946年5月~1948年3月)
- 員警總總隊總隊長
- 張東凱(1946年5月~1948年3月)
- 員警總隊副總隊長
- 張楷(1946年1月~1948年3月)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